「草莓味」竟是毒!屏東反毒講座揭新興藥品陷阱 學生驚呼連連
▲屏東執行分署會同屏東縣警局在瑪家國中進行打詐反毒與性平宣導。(圖/屏東執行分署提供,下同)
記者陳昆福/屏東報導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屏東分署柯分署長8日前往屏東縣立瑪家國中舉辦「打詐、反毒與性平」校園講座,與屏東縣警察局刑警大隊聯手宣導。課程中提到新興毒品常以「草莓味」、「橘子味」等甜美氣味僞裝,誤導青少年誤食。講師以實際案例揭露其可怕後遺症,讓學生驚呼連連,也更深刻了解「毒品聞起來香,卻會奪走健康」。
法務部屏東執行分署爲強化青少年法律與自我保護意識,結合屏東縣警察局刑警大隊,於8日走進瑪家國中開辦「打詐、反毒與性平」校園講座,透過互動問答、生動案例與實境故事,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法治。
在反毒宣導環節中,刑警組長以新興毒品「依託咪酯」爲例指出,這類毒品常混入飲料或糖果,以「草莓味」、「芒果味」等甜味掩蓋毒性。學生若因好奇而嘗試,可能導致意識混亂、全身顫抖,甚至陷入昏迷與呼吸衰竭。組長嚴正提醒:「藥味再香,也可能是毒品的陷阱。」
柯怡如分署長隨後講解「性平與性騷擾」主題,指出不受歡迎的性相關言語、動作或玩笑皆屬性騷擾,呼籲學生學會拒絕與求助。她並說明「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的新制精神,鼓勵學生勇於揭發不法、堅守誠信。
屏東分署表示,未來將持續與警政單位合作,將法治與反毒教育向下紮根,讓青少年能分辨香味背後的危機,遠離毒害、守護純淨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