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高估了福耀科技大學,福耀科技大學高估了王樹國
我問你個問題,你今年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會選一所沒招過一屆學生的新學校嗎?
你不選,我也不選。那誰會選?可能是信息滯後的,可能是賭徒型家長,但無論如何,大多數人都不會把未來四年、甚至整個人生第一步,押在一個毫無歷史、沒有畢業生樣本的新學校上。更何況,這所學校分數線還定得比大多數老牌985還高。
說的就是福耀科技大學。
這個學校最近因爲高調公佈第一年招生就設置一本線100分以上,徹底炸出圈。有人說這是底氣,也有人直接噴是自負。我查了下福建省2024年一本線是518分,而福耀科技大學的預估分在618以上,已經逼近清北復交一線。你哪怕給它貼上企業家曹德旺欽點、理工科聚焦、全獎培養的標籤,也架不住這是個剛剛拿到批文、還在工地上的學校。
是的,真的是工地。
學校今年纔剛動工建設,校園圖全靠效果圖撐着。它打出按頭等艙標準打造大學的口號,校舍設備據說全線高配,連圖書館都要做到全球同步採購。但這些東西現在還只是圖紙和承諾。對一個高考生來說,承諾不等於校園生活,圖紙更不是就業保障。
你可以說,曹德旺投了百億,不差錢。但從家長和學生角度看,他們不是不識好歹,而是太識局勢。
因爲他們都知道:
• 沒有畢業生的大學,就沒有用人單位的評價。
• 沒有科研成果的實驗室,就沒有教授的含金量。
• 沒有同行競爭的積澱,就沒有真正的行業認可。
福耀科技大學今年有個很微妙的動作。它雖然是新辦高校,但校長請的是前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這位王樹國有不少光環,敢言敢幹、改革派、高等教育工程師轉型倡導者,在交大任內搞CDIO工程教育體系推廣,也算是教育界的知名人物。
但說實話,這種名氣在人設博弈的戰場裡,其實有限。
王樹國自己也沒想到,他在社交平臺上傳的一段宣傳視頻,會被大量網友調侃成領導站在施工地畫大餅。甚至還有不少網友留言:校長您退休了該休息了、這像是新東方轉型辦學校的劇本,雖然不難聽,但情緒已經說明問題——期待值沒有支撐。
再往下看就更現實。
我問了三個在高校當老師的朋友,他們都用一個詞形容現在的新建高校:招生靠賭,師資靠忽悠。我讓他們別說太狠,他們反問我:那你告訴我,618分的學生爲啥不選廈大?爲啥不去同濟、華南理工、甚至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哪個不是現實可見、資源扎堆、畢業可期?
福耀科技大學就算再好聽,也難擺脫白紙畫藍圖的本質。
我查了教育部的最新備案文件,它確實已經獲批,並且學科設置偏向機械、材料、汽車工程等福耀集團擅長領域。但問題是,企業辦大學,在中國不是沒案例。比亞迪搞過中高職,阿里也有達摩院培訓基地,但真正能進高等教育體系,並且形成影響力的,屈指可數。
哪怕是華爲,也沒有辦大學,它辦的是研究院。
所以福耀科技大學高估了自己的吸引力,其實就是高估了資本+願景能抵掉歷史+信任的認知慣性。
而更詭異的是,這種高估並不是曹德旺一個人的錯。
王樹國想做一番事業,想復刻交大模式,但他沒料到現在的學生和家長比以前更聰明、更謹慎。他們刷短視頻、爬論壇、對照往年分數線,分析每一個專業的就業方向。有一個家長甚至在小紅書寫道:我不是不相信曹德旺,但我更相信已經存在20年的軟件學院。
福耀科技大學這次招生策略其實是個反向投射。
它想通過拔高分數線來建立門檻,從而換取高質生源的外部信號,但現實是,大家不是不願做開拓者,是不願做炮灰。
誰都知道,第一屆學生既沒有師兄師姐,也沒有畢業去向數據。實習也成問題,課程迭代能不能跟得上企業節奏,誰來兜底?就算福耀集團承諾全部安排,問題也來了——安排去哪裡?福耀自己?那成了企業黃埔軍校,豈不是更窄了?
你可以理解爲,學生們並不是不願意嚐鮮,而是對這份生猛有着天然警惕。
尤其是在今年這個高考數據格外卷的年份。
根據福建省招考院數據,2024年本一批次上線人數約爲10萬人左右。真正能衝600分以上的,不超過3萬人。這3萬人在填報志願時,首選的一定是清北復交、985名校,剩下的會分流到本地優勢高校或者熱門新興專業。福耀科技大學把門檻擡到這個高度,實際放棄了最大的市場空間。
我甚至懷疑,它這個分數線到底是測算結果,還是話術包裝。
最合理的推測是:他們壓根沒預估到今年學生和家長的風險意識會這麼高。
他們以爲王樹國的號召力還夠用,以爲高投入就是高信任,以爲製造業需要人才就能自動等於好學生願意來。但現實不是工業品流通,而是人心遷移。
沒人願意做第一個站在山頂吹風的人。
我現在就在等它調線。不是我烏鴉嘴,而是市場行爲決定供需,它不調,最終可能招生不滿。調了,或許還有一絲挽回空間。
福耀科技大學想做國產版麻省理工沒錯,但它似乎忘了,麻省理工也不是第一年招生就全球爭搶。
現在的問題是,誰來當這個第一年的故事主角?
我不想當,你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