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也有高薪?從26k 到月收最高8萬 她靠餐飲熱情存下「第一桶金」

臺灣餐飲業被認爲血汗又低薪,但是也有人從餐飲業爲自己賺得人生第一桶金。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餐飲業被認爲血汗又低薪,但是也有人從餐飲業爲自己賺得人生第一桶金。24歲的楊小姐因家境清寒,高職尚未唸完就選擇輟學,提早進入社會,從速食店打工,歷經飯店、甜點店、異國餐廳等工作,最後在餐酒館學習吧檯技能,靠着夜班津貼與客人小費,最高月收入曾達8萬元,爲自己存到人生第一桶金。

楊小姐說,她因家境清寒,選擇輟學,從15歲起就開始打工,先是在速食店打工,之後歷經飯店、甜點店、異國餐廳、餐酒館與產後月子中心等工作。她坦言,雖然餐飲業辛苦,卻是最能靠努力證明自己的舞臺,因爲這個行業不看學歷,只要肯拚,就有穩定收入。楊小姐已將餐飲視爲長期發展方向,未來要獨立經營一間咖啡廳。

楊小姐曾在餐酒館擔任外場,起薪僅26K,半年後調升至27K。雖然漲幅有限,她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反而主動學習吧檯技能,從調製飲料中找到成就感。隨着經驗累積,她開始跨足內場,也更享受與客人互動帶來的即時回饋。

不過,餐飲業是長工時與高壓環境。她坦言,每天工時往往超過12小時,常常從上午10點半一路忙到凌晨三、四點,雖然排班上有月休10天,但節日幾乎無法休假。靠着夜班津貼與客人小費,她最高月收入曾達8萬元。她苦笑說:「雖然當時都在上班沒時間花錢,但每月最多能存下6萬元。」

另一位同樣是24歲的龔小姐,則因餐飲業待遇低、工時長,選擇轉戰展場。

龔小組從國中開始就在餐飲業打工,經歷過牛排館、早餐店、速食店、簡餐店。多年來看盡不少餐飲辛酸,其中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牛排館外場服務時,因爲客人不滿兩份沙朗形狀不同,找她來質問,還把高溫滾燙的鐵板推向她,導致她的大拇指起水泡。店家當時只給了燙傷藥膏,最後還是隻能忍痛繼續上班。這段經歷成爲她離開餐飲業的轉捩點。

離開餐飲業後,龔小姐轉向展場活動工作,擔任展場女孩show girl,至今超過3年。她認爲,餐飲業要排班,且工時長,薪資低,又會被奧客欺負,不如可自由接案的短期高薪展場工作,在展場中能接觸到多元類型的人事物,不像餐飲業高重複性的工作內容。「對照餐飲業平均時薪190元,展場活動薪資直接翻倍,做10天就有3萬」,展場活動雖然有淡旺季,月收入在3萬到6萬不等,但待遇與工作環境都優於餐飲業,讓她不再考慮回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