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選爆炸 國民黨究竟需要何種黨主席?港媒揭重點

中國國民黨將於10月18日舉行主席改選,前臺北市長郝龍斌9日親口證實將投入選戰,而先前已表態參選的前副秘書長張雅屏,則在臉書宣佈退選。(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國民黨將於10月18日舉行主席改選,前臺北市長郝龍斌9日親口證實將投入選戰,而先前已表態參選的前副秘書長張雅屏,則在臉書宣佈退選。隨着9月15日至19日的領表登記期逼近,究竟最後有多少人完成登記,是否會出現「黑馬」參選,仍是懸念。

根據《中評社》10日的報導指出,張雅屏退選後,目前已公開表態參選的人選尚有8人,包括前立委鄭麗文、立委羅智強、彰化縣議長謝典林、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彰化縣長卓伯源、中常委孫建萍、律師李漢中與前國代蔡志弘。其中,外界關注的「戰鬥藍」召集人趙少康與郝龍斌,已由郝自曝,自己和趙,只可能協調出1人出來登記,而他自己的意願又比趙高一些。

但許多人關心的不只是國民黨主席是誰,更是:國民黨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主席?報導分析,能否帶領國民黨在2026地方選舉、乃至2028總統大選中重新掌握政權,將是新主席最大的考驗,因此這人除了具備政治能力與承擔之外,如何妥善處理與民衆黨之間的合作,即「藍白合」問題,也是成敗關鍵。同時,從兩岸政策角度觀察,新任主席是否能爲國民黨重建清晰、正確的論述,找回黨魂,同樣舉足輕重。

而張雅屏在「退出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聲明」中強調,他是經過多方考量後才決定退選。他指出,黨主席選舉不僅僅是人選之爭,更關乎國民黨的存亡與臺灣的未來。他呼籲國民黨必須堅持「一中憲法」立場,化解兩岸僵局,堅守「反獨保臺」的基本路線,並強調目前多數參選人已認同此一主張。

隨着選戰逐步升溫,世代交替、路線之爭,以及「藍白合」能否成局,成爲此次黨主席改選最受矚目的議題。下週就是正式登記時間,近日局勢將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