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弘:續推動兩岸交流 明年將訪大陸和美國
前國代蔡志弘表示,未來他仍將持續推動兩岸交流,並適時提出建言。(記者羅印衝攝)
競選這次國民黨主席失利的前國代蔡志弘近日表示,儘管選舉結果不如預期,仍得到多方人士肯定,尤其有調查顯示,他的好感度勝過其他候選人,短時間內有此成果實屬不易。未來他仍將持續推動兩岸交流,包含與智庫學者互動,明年也預計訪問大陸和美國,掌握兩岸和美中臺關係最新變化,並適時提出建言。
蔡志弘提到,明年他預計訪問中國大陸和美國等地,可能去北京、上海會會老朋友,並與兩岸智庫學者交流,或邀請他們到臺灣訪問。明年三月底大陸將舉辦博鰲亞洲論壇,十一月深圳將舉辦亞太經合會(APEC)會議,他也預計前往交流。
美國方面,蔡志弘指出,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日前將其擔任國代期間部分檔案資料列入館藏,他樂見館方的重視和肯定,預計明年再度前往訪問,並與美國政商界重要人士交流,適時向美方傳達臺灣方面的立場和聲音。
針對這次黨主席選舉,蔡志弘說,友人日前向他提到,根據10月9日TPOC臺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6位候選人近兩週的網路輿情聲量數據,其好感度位居所有候選人的首位。此外,在短短一個月的競選活動中,他的媒體曝光次數也達到令人驚訝的高度,相關資料可透過立法院新聞知識管理系統查詢到。
他表示,這對他是極大的肯定與鼓舞。畢竟他已近30年未再參與選舉,以一名相對「政治素人」的候選人,一個月的論述,就能在知名度上急起直追,甚至在好感度上拔得頭籌。證明了自己的形象、論述與主張是受到肯定的。但他也坦言,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有時候只差「時間」和「組織」這兩個詞。
蔡志弘選後曾透過臉書發文指出,「我的政見,如同我『奮筆寫下的諫章』,字字句句都是對於黨未來、對於兩岸和平的赤誠丹心。但在短暫的時間內,這些諫章還來不及被黨員品讀傳遞到每一個角落,就如同在『雨水中化作一片模糊』,埋沒在訊息混亂與相互攻訐的言論中,最終無法有效轉化爲實際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