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憶臺美互動 學者:間接提醒賴清德
前總統蔡英文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談,回顧過去與川普政府的互動是「積極正面」。圖爲蔡英文2016年與美國新任總統當選人川普越洋電話談話。(總統府提供)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1日刊登前總統蔡英文訪談,她回顧過去與川普政府的互動是「積極正面」,成功推動多領域合作,同時也談及川普的外交政策及對臺灣的潛在影響。她表示,臺灣正密切關注美國政治變化,並準備加強國防投資應對臺海安全挑戰。
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李大中認爲,川普近期對臺灣有一連串負面言論,包括臺灣偷走美國半導體產業、川普擬對輸美晶片課重稅等,蔡英文的專訪除自誇她當年的政績,也有間接提醒賴清德總統的用意。
這篇專文以《我帶領檯灣8年──這是我讓川普站在我這邊的方式》爲題,文中稱川普首任對臺灣展現支持,近日卻呼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協助結束烏克蘭戰爭,引發外界擔憂,陸方可能以此爲籌碼,換取川普削弱對臺灣的承諾。
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要求臺灣提高國防預算,蔡英文強調臺灣已經接收到川普的訊息,樂意與美國進一步討論。她表示,「我們準備提升國防投資,並與美方團隊協商,尋找最明智的方式」。
蔡英文認爲,與川普政府在國安領域的交流是「強力、頻繁且清晰」,順利促成臺美在經濟、教育和文化上的實質合作。
這篇專文分析,美對臺政策未來仍存變數。川普團隊有國務卿盧比歐等對華鷹派人士,但也有馬斯克等被認爲對中國持較溫和立場的企業家。此外,近期訪臺的前副總統彭斯公開敦促川普承諾軍事支持臺灣,並警告若美國放棄臺灣,將破壞全球安全秩序。
然而,華府內部有聲音擔心,川普可能與習近平達成一場「大談判」,以臺灣問題爲籌碼換取中國在其他議題做出讓步。例如,外界猜測川普可能希望北京協助切斷伊朗石油資金來源,或向普丁施壓終結烏克蘭戰爭,但代價可能是美方削弱對臺灣的支持。
李大中則認爲,川普的國安團隊反中立場明顯,但最後拍板的還是川普,他的目的是要符合美國的利益,而臺灣問題並不在他主要考量之中。
他認爲,蔡英文此時接受專訪,一方面是認爲她過去與川普團隊的互動很成功,雖然她不能說是對賴清德下指導棋,但也是希望能間接以自己的經驗,提醒賴清德如何與川普團隊溝通和互動。只不過,目前已不同於川普1.0,蔡當年模式很難套用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