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世界秩序動盪 無損臺灣捍衛民主決心
前總統蔡英文今天在劍橋大學演說指出,全球安全與貿易秩序持續變動、充滿不確定性,但這更加凸顯民主同盟的重要。臺灣始終是國際社會值得信賴的夥伴,任何威脅都無法動搖臺灣捍衛民主、貢獻國際的決心。
蔡英文15日正式展開英國訪問行程,今天前往劍橋,與臺灣旅英科技、產業及學術界專業人士餐敘,隨後參訪劍橋大學,下午出席由劍橋大學地緣政治中心(Centre for Geopolitics)主辦的座談會並發表演說,主題爲「在新世界秩序中捍衛民主」。
蔡英文開場提到,對她而言,大學一向有特別意義。她表示自己是學術背景出身,也曾任教多年,人生許多最精彩時光都在大學度過,如今身在英國,更勾起美好回憶。
蔡英文提到,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挑戰,而「我們這一代人,正面臨當前最嚴峻考驗」。2024年是全球民主體系出現重大變化的一年,世界各地的領導與立法層級發生巨大轉變。
此外,隨着國際貿易與安全秩序動盪,整體地緣政治局勢也更加不確定、難以預測。不確定性來自世界秩序的轉變。蔡英文指出,無論是對盟友關係,或是對主要強權角色的各種假設,如今都被重新檢視。在世界各地,威權主義的威脅也較以往更加明顯。
這意味民主國家必須更堅定面對新出現的不確定性與挑戰。蔡英文說,這「不僅需要新任領導人的智慧,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合作與投入」。
相較之下,威權體制因爲不民主的本質,而可維持政策上的一致性和權力集中。蔡英文指出,近年來,在全球民主倒退的趨勢下,威權政權變得更強勢、更具信心。這些政權的領導人深信自己對變局具備更強大的適應力,並相互勾結、干預民主國家內部政治。
蔡英文呼籲,民主國家不能自滿、不能讓出自己應得的位置;「當內部議題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合作雖然變得更困難,卻也更爲重要」。
「我們正處於關鍵轉捩點」,蔡英文說,全球的互動規則已改變,民主國家必須順應變化、調整集體策略。
她強調,威權擴張不應被鼓勵;與威權妥協,只會助長它們的侵略性及野心。歷史經驗顯示,唯有堅強而團結的民主陣線,才能嚇阻威權主義威脅民主的生活方式與安全。
她提到,過去3年來,民主國家齊心協力,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非法侵略。蔡英文說,這不僅是爲了捍衛共同的民主價值,更攸關民主國家自身安全與經濟繁榮。
此外,許多過去數十年來建立的貿易與安全同盟,如今都必須重新平衡和分擔責任。蔡英文舉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及其政府一再呼籲,民主盟友應承擔更多責任、加倍投入區域安全。這提醒全球民主國家,有必要更加攜手合作、共同維護自身安全。
換句話說,民主同盟的重要性,如今比以往更加關鍵。蔡英文指出,無論是印太或歐洲地區的集體安全,雖仍與美國利益密切相關,但對全球和平穩定也有決定性的影響。
蔡英文提到,或許有人會認爲,美國對民主盟友的要求較以往嚴格,但「我們也應理解,安全本來就是需要共同投入與承擔的工作」。
蔡英文指出,「捍衛民主是有代價的;這條路上沒有搭便車的空間」。面對這樣的挑戰,臺灣隨時準備成爲共同強化韌性的夥伴。
蔡英文強調,臺灣深知什麼是「韌性」,因爲臺灣非常清楚,有意利用「民主不完美」的人,可造成什麼樣的威脅。過去,臺灣人民歷經威權統治陰影;如今,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來自臺灣海峽對岸更強烈的威脅與恫嚇。
蔡英文說,中國認爲藉由網路攻擊、駭客行動、軍機擾臺等手段,臺灣人民就會被恐懼擊倒、或陷入麻痹。然而,結果恰恰相反:臺灣人民將這些挑戰轉化爲鍛鍊韌性的機會。韌性讓臺灣守住選舉公正性、抵禦威權干預,也幫助臺灣度過疫情、抵擋認知作戰。
蔡英文提到,過去8年,臺灣在各層面積極強化自身韌性。在國防領域,蔡英文說,在她任內,臺灣的國防預算成長超過80%,同時臺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也成長近40%。臺灣現任政府則已承諾透過特別預算,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3%。臺灣將持續加快腳步,多方面建構自我防衛能力。
此外,臺灣也加強數位基礎建設,並與公民社會合作,對抗資訊操弄與認知作戰。臺灣也與英國展開「反外國資訊操弄與干預」合作。
蔡英文強調,對區域與全球安全而言,臺灣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這不僅是因爲臺灣是全球科技供應鏈重要環節,更是因爲臺灣位居戰略要地。失去臺灣,整個區域將變得更不安全,也更難以防衛。美國、日本、韓國等民主國家勢必得投入更多資源,以因應中國。
值此全球秩序重塑的關鍵時刻,蔡英文說,臺灣始終是國際社會值得信賴的夥伴,而臺灣的可靠來自在巨大壓力之下,始終如一的行動,任何威脅與脅迫都無法動搖臺灣參與世界、貢獻國際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