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體制改革加力推進 消費稅改革或有新進展
中國商報(記者 馬文博)近日,多地2025年預算報告出爐,“財稅改革”成爲關鍵詞。多地相關部門表示,將承接國家部署的稅制改革任務,落實部分品目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並下劃地方改革。業內人士認爲,財稅改革,尤其是消費稅改革,有助於地方形成穩定的稅源。
近日,山東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峰公開表示,全面推進國家部署的消費稅、增值稅等稅制改革,進一步推動地方稅體系建設,規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非稅收入差別化管理,打造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稅費調控體系。
近期,天津提出“圍繞消費稅等開展政策性、前瞻性稅制研究”;湖南則表示“密切跟進中央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及下劃地方、優化共享稅分享比例、適當下沉非稅管理權限等重大稅制改革部署”;甘肅省明確將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科學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促進該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據瞭解,1994年,我國實行分稅制改革。這一體制爲我國經濟增長和區域發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但也存在地方自有財力不足、事權過度下移、預算不規範不透明等問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解讀會議精神時表示,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在零基預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等方面爭取實現新突破。
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唐大傑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地方財稅的權力空間很小,積極參與國家的改革試驗有助於爲財稅改革提供經驗教訓。
消費稅改革是今年稅制改革的重點任務。作爲規模僅次於國內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第三大稅種,消費稅目前的徵收主要發生在生產環節。因此,消費稅改革的一大方向是後移徵稅環節,即從生產環節後移至批發、零售環節。
唐大傑表示,目前,汽車、成品油、香菸、酒類的收入佔消費稅總收入超90%。消費稅改革的方向是地方化,徵稅向零售端轉移有助於地方形成穩定的稅源,但同時也有可能造成經濟區域間差異的更大不平衡。
2023年發佈的《中國稅務年鑑》數據顯示,煙、成品油、小汽車、酒在2022年消費稅收入中佔比分別約爲51%、31.4%、6.9%和4.6%,合計佔比超93%。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成品油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業內人士認爲,政策有望破解成品油市場監管分散、效率低下等長期存在的問題,推動成品油流通體系向更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方向邁進,也爲成品油消費稅徵收後移提供了制度基礎和政策環境。
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劉佐曾表示,在推進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時,哪些應稅消費品、行業和項目可以後移到批發、零售環節徵稅,除了考慮政策、體制問題以外,在管理方面,應當從現實出發,充分考慮納稅人的經營情況、遵從稅法的程度和稅務機關的徵管能力、徵納成本等諸多因素,既要積極推進,也應當穩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