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選讀》陸人大會議透析:從凱恩斯主義轉向熊彼得創造性破壞

隨着中國人工智慧DeepSeek與比亞迪爆紅,意味着未來經濟成長的動力在AI與電動車產業,過往以房地產推動需求將不再是經濟成長的重點。 圖爲深度求索公司位於杭州的大樓吸引市民拍照。(圖/中新社)

在中國大陸面臨貨緊縮導致經濟成長趨緩時,許多基於凱恩斯學派(Keynesianism)的經濟學家建議採用擴張性經濟政策,透過增加總需求來促進經濟成長。不過,這次中共領導層似乎不打算這麼做,他們可能轉而採用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的「創造性破壞」理論來扭轉經濟頹勢。美媒《彭博》近日發表專文,從DeepSeek的崛起來解讀中共採行熊彼得理論的思維脈絡。

這篇專論全文如下:

中國正面臨美國總統川普不斷升級的關稅,其房地產市場正在緩慢瓦解,經濟也面臨通貨緊縮。那麼,李強總理是否會在本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宣佈市場期待的「震懾式」刺激措施?別指望了。在遵循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及其需求管理學說幾十年後,中國領導層正在借鑑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信條來扭轉形勢。

現在中共政策制定者最新的頭痛問題是川普的10%關稅,這是川普第一任期內發佈25%關稅之外的新增關稅。學術界估計,新增的關稅可能導致中國對美銷售額下降幅度多達20%。

這一次關稅衝擊正值中國國內經濟疲軟之際,經過10年的過度建設和過度借貸,大陸房地產行業正處於緩慢崩潰之中。曾經是中國增長最大引擎的房地產投資,已經連續近4年下滑,這一點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爲過。

中國房地產業繁榮時期推動了從鋼鐵廠到傢俱廠的幾乎所有產業,銀行也向開發商貸放大量資金。房地產是一般家庭資產負債表上最大的資產,約佔其財富的7成。現在蕭條來臨,外溢效應快速蔓延,鋼鐵廠倒閉、銀行們開始擔心有沒有足夠資金來彌補房貸爛尾的壞賬。

房價下跌也在社會上產生的恐慌心理,家庭增加了儲蓄、減少了支出,中國企業通過降低價格來應對需求疲軟,結果是長達2年的通貨緊縮,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長的通貨緊縮期。

房地產造問題引發人們對3月5日全國人大會議的期望,預期中共總理李強會宣佈一些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事實上,李強提供的任何刺激增長手段都會非常溫和。《彭博》經濟研究預測,中國的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從2024年6.6%擴大到2025年的8.5%。與過去的刺激措施相比較,這個增長幅度只能算是水槍而不是外界預期的火箭筒。

這與中國過去的做法有很大不同。其他國家已經放棄凱恩斯的見解──在經濟衰退時期,政府應該付錢讓人挖洞,然後再把洞填上。但直到最近,空曠的道路、荒涼的機場和閒置的公寓樓都表明,中國仍在堅持凱恩斯的劇本。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幾年裡,中國經濟持續蓬勃發展,而實施緊縮政策的美國和歐洲經濟則緩慢復甦。不過,當時所有的刺激措施都使日後的中國揹負着沉重的產能過剩包袱,最終形成過多的閒置工廠、大量空置公寓和爛尾的房產貸款,導致了與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實施數十年凱恩斯經濟學之後所遭受相同的經濟困境。

有解決方案嗎?無論是出於選擇還是必然,凱恩斯顯然已經過時,中國現在正在遵循另一位偉大經濟學家熊彼特的準則。在他的鉅著《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中,熊彼特認爲,資本主義制度的力量來自於貫穿經濟的「創造性破壞的永恆風暴」。新技術取代舊技術、新公司取代舊公司。對於失敗者來說,這是痛苦的,但它會推動進步。

熊彼特認爲,創造性破壞是資本主義獨有的,但是中國正在證明,創造性破壞也可以在其「國家計劃+市場經濟」的混合體系中發揮作用。最明顯的例子是房地產行業,政府正在讓他們承擔過度擴張的後果。對於債券持有人到買到爛尾房的民衆,這場洗牌都是殘酷的。但它也意味着資本和勞動力可以釋放出來,用於更高效的用途。研究預測,到2026年,房地產對中國GDP的貢獻將低於17%,相較2017年低了近1/4。與此同時,高科技行業的GDP比重可望從不到11%增長到超過18%。

擁抱熊彼特理論也體現在中國一些新興產業的競爭程度上,例如新興的電動車。中國電動汽車每隔1、2年就會進行一次大改造,而外國品牌則需要4、5年。汽車製造商研發負擔很重,快速創新該行業很進入快車道。中國的電子商務也一樣,老牌企業與小紅書、抖音等新興社交商務平臺激烈爭奪市場份額。上個月中國人工智慧DeepSeek的R1模型大爆冷門,同樣展現了驚人的潛力。

從凱恩斯到熊彼特的轉變會順利嗎?不會。着有《中國經濟:每個人都需要知道的》的亞瑟.克魯伯(Arthur R. Kroebe)指出,中國正在從「乳酪蛋糕」轉向「花椰菜」——也許沒那麼美味,但會更健康。發展房地產有利有弊,比亞迪的快速成長和DeepSeek顛覆市場的AI也展示了潛力。現在帶動增長的不是鋼筋混凝土,代碼程式設計很快會成爲中國經濟更重要的動力。

美國科技巨頭已經享有巨大的操控市場的力量,他們正在建立與白宮的關係來鞏固定位,熊彼特當年也是以移民身份來到美國,並在哈佛大學任教時發展出他的「創造性破壞」理論。如果美國在經濟競賽上保持領先地位,最好不要忘記他的智慧,尤其是在中國剛剛學會運用它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