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悄然上漲,極端天氣如何影響“蔬果自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北京新發地價格行情顯示,8月26日,油麥菜和黃瓜的均價分別達到6.25元/斤和3.5元/斤,與月初相比,價格均上漲了約8成。

實際上,近期整體蔬菜價格正在悄然上漲。8月26日,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爲4.90元/公斤,較8月1日上漲10.6%,較7月初上漲13.2%。

不只是蔬菜,今年檸檬價格暴漲也曾引發廣泛關注。雖然當前檸檬價格已趨於穩定,但仍處於較高水平。

蔬果生產深受天氣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對果蔬生產的影響愈發顯著,部分蔬菜、水果價格明顯上漲背後,也不乏高溫熱浪、乾旱、極端降水與洪澇等的擾動。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北京市科協防災減災專業智庫基地專家孔鋒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極端天氣對蔬果安全的影響已成爲新常態,這不僅是對農業生產的挑戰,更是對民生保障能力的考驗。通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產業鏈升級和預警完善的多管齊下,能夠構建起更具韌性的蔬果供應體系,在氣候波動中守護好居民的“菜籃子”和“果盤子”,讓“蔬果自由”在極端天氣常態化下依然可得。

夏季菜價普漲

“不看不知道,這些菜最近漲了這麼多。”8月26日,吳霜(化名)一邊翻看之前的買菜記錄,一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

6月初,吳霜在北京市豐臺區一家超市購入了一些蔬菜,經計算,大菠菜、大芹菜、油麥菜和長黃瓜當時購入的單價分別約爲4.92元/斤、1.85元/斤、3.75元/斤、1.63元/斤。到8月底,這些蔬菜的價格均出現明顯上漲,其中油麥菜價格翻了兩倍,大菠菜和大芹菜分別上漲超1.3倍和1.6倍,長黃瓜也漲超8成。

6月初,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爲4.32元/公斤,到8月底,這一指標上漲至4.90元/公斤,在兩個月的時間裡上漲逾13%。

“7月以來,基本各類蔬菜價格都有所上漲,比較明顯的有黃瓜、白菜、油麥菜等。”一畝田平臺研究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受訪專家看來,季節性因素是近期蔬菜價格上漲的主因。“夏季蔬菜漲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常態。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反常,春夏交際之時容易出現高溫、暴雨、乾旱天氣,不利於蔬菜生產,導致市場供應相對不足,蔬菜價格隨之進入季節性上漲階段。”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處長、研究員高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一方面,夏季蔬菜供應產區發生變化。北京北菜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任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夏季北方露天蔬菜進入生產旺季,逐步取代南方冬春蔬菜,成爲市場主力,這個換茬期存在供應量的短期波動。

前述一畝田研究員表示,7、8月時,南方高溫多雨,這段時間蔬菜主要供應產區集中在北方地區,例如甘肅、寧夏、河北等,另外再加上山東、安徽等可全年供應的中部地區。但總體來看,蔬菜供應量在這段時間比較緊張,因此價格也會上浮。

另一方面,夏季的高溫多雨也會對蔬菜生產帶來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每年7—8 月,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步入“三伏天”。在高溫天氣的影響下,蔬菜作物生長受到抑制,進而導致供應變得緊張,進入了所謂的 “伏缺期”。正是這一狀況,促使蔬菜價格呈現出季節性的上行趨勢。

“更重要的是,極端天氣是最大變量。”任軍進一步解釋稱,今年夏季北方部分蔬菜主產區降雨頻繁、雨量偏大,這直接導致了三重問題。一是雨水淹沒土地,無法按時播種。二是田間溼爛,農機設備下不去,人工採收也異常困難。三是持續的陰雨寡照天氣本身也會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髮育,導致減產。

除此之外,高鳴認爲,在保鮮環節,極端天氣的反覆出現不利於蔬菜儲存,腐爛變質的風險顯著提升,進一步推高了種植戶和經銷商蔬菜的供給成本。在運輸環節,我國人口高度聚集於京津冀、長三角、珠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羣,這些區域的蔬菜消費需求旺盛,但蔬菜主產區多分佈在周邊省份或中西部地區,產銷區相對分離的格局導致蔬菜運輸距離較長。加之極端天氣可能引發交通擁堵、道路中斷等問題,延長蔬菜的運輸時間,增加運輸成本的同時,還可能會導致部分蔬菜在運輸過程中損耗變質,最終造成市場上蔬菜階段性、暫時性的供給短缺。

任軍表示,在不同蔬菜類別中,葉類菜(如油麥菜、菠菜)和瓜類(如黃瓜)漲幅更爲明顯,主要是因爲這類蔬菜更嬌嫩、不耐儲運,且其生長和採收環節受天氣影響更爲直接和劇烈。一旦主產區遭遇連續雨水,供應缺口會立刻反映在價格上。

“不過,這種由於短期天氣因素造成的上漲通常是階段性的。”任軍談到,隨着秋季來臨,雨水減少,天氣轉涼,氣候更加適宜蔬菜生長,北方產區的供應量會穩步回升,菜價預計將逐步回落並趨於穩定。

極端天氣帶來全方位衝擊

不只是蔬菜,今年“平民水果”檸檬也曾因爲價格飆升衝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極端天氣,成爲推漲檸檬價格的關鍵詞。

四川安嶽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檸檬常年產量佔全國的70%,國內市場佔有率達80%。一畝田公司研究院數據顯示,去年四川安嶽等檸檬主產區在乾旱等影響下,不同地區普遍減產30%—60%,從源頭上減少了今年市場上的檸檬供應。

不僅如此,孔鋒觀察到,今年以來,3月倒春寒縮短了安嶽檸檬的春花授粉期,7月持續高溫又抑制了夏花盛開,雙重打擊導致安嶽檸檬預計減產50%—60%。再加上全球氣候異常導致土耳其等檸檬主產國減產,進一步推高安嶽檸檬的出口銷量和價格。安嶽檸檬的價格飆升不僅反映當前減產影響,更包含對未來供應的悲觀預期,春花期和夏花期連續受災,意味着檸檬新果上市後高價態勢仍將持續。

北京新發地價格行情顯示,8月26日檸檬均價爲9.5元/斤,較7月末11元/斤的價格高位有所下降,但較去年同期仍上漲逾170%。

在孔鋒看來,四川安嶽檸檬今年遭遇的氣候災害具有典型性,極端天氣打亂了檸檬的生長週期和種植節律,這種花期斷層現象在蔬果生產中日益常見,迫使種植戶頻繁調整種植計劃。檸檬生長過程中遭遇極端高溫無雨天氣,也會帶來果樹落果、果實幹癟的情況,優質果率大幅降低。

“極端天氣對蔬果生產的衝擊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形成了從生產環境到產業鏈的系統性挑戰。”孔鋒認爲,在空間維度上,暴雨洪澇造成的農田積水和設施損毀最爲直觀;在時間維度上,極端天氣打亂了作物生長週期和種植節律;在經濟維度上,防災成本上升擠壓了種植效益空間;病蟲害防控壓力也因氣候異常而顯著增大。另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也對我國蔬菜和水果的生長環境帶來影響,果蔬生產的種植規劃和品種佈局的難度也有所增加。

高鳴認爲,極端天氣不僅影響果蔬生產,也會壓縮果蔬採收窗口,放大產後損耗。此外,長期頻發的極端氣候會倒逼農戶調整蔬菜種植結構和模式,但小農戶在技術儲備、資金實力、信息獲取能力上的天然短板,使其面臨種植產品無法緊隨市場需求,造成產品銷售難。同時,爲應對短期極端氣候,需額外增加要素投入,增加單位面積種植成本,進一步加劇產業內的發展不均衡。

從市場端看,孔鋒表示,極端天氣頻發將對蔬菜和水果供應帶來影響,影響市場供求平衡和果蔬價格,並可能會影響居民在市場上可供購買的蔬果種類,影響消費者實現“蔬果自由”的消費預期和消費體驗,甚至改變消費習慣。

目前來看,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繁發生,確實會從多個層面給我國蔬菜和水果生產製造難題。不過,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胡冰川認爲,居民的蔬菜和水果自由大體上並不會受到太嚴重的衝擊。儘管現階段菜價和水果價格或許依然面臨着一定程度的上漲壓力,但隨着秋季的來臨,新一批蔬菜和水果將會集中上市,屆時價格有望迴歸平穩。

着眼長遠,高鳴認爲需要從四方面着力,應對極端天氣對蔬果穩產保供的影響。一是建立健全氣候災害預警監測系統,提前做好應對極端天氣的預防措施以減少損失。二是精準調控蔬果生長環境,降低風險疊加壓力。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蔬菜產區對氣候災害的綜合應對能力。四是完善蔬菜保險政策和補貼體系,增加農戶應對蔬菜生產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