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豐明:不怕被拒絕的勇氣

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接受專訪,暢談經營理念及營運規劃。圖/顏謙隆

更多《面對面》新聞 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蔡豐明去年8月接掌陽明海運董事長,創首位由學界轉任、史上最年輕董座兩項紀錄,他率領團隊在很短時間內讓董事會通過陽明近十年最大手筆造船案,也讓外界矚目。蔡豐明笑稱有「眉角」,就是不怕被別人拒絕的勇氣,人生就是不斷有挑戰,纔會讓你覺得有成就。

蔡豐明比喻,就像在學校教師聘任升等要累積發表文章,投稿通常不可能一次被接受,評論回覆來來回回都是至少半年,要很有耐心去磨;現在向陽明董事會提案也一樣,有很多意見需要說服、溝通,團隊提出中長程造船計劃到2030年要增加110萬~130萬TEU提案,就是將景氣好壞都考慮進去,提供選項。

陽明泛公股的背景,讓蔡豐明做很多決策時必須謹慎,在全球航網、造船上要很穩健佈局與增長,就少了些私人企業的彈性和策略。他看長榮、萬海積極造船,是很可敬的對手,但在運力數字不斷增加的意義之外,他認爲更重要的是確保陽明在適當的區域市場可以獲得更好獲利,泛公股的可靠性、穩定性,對大型直客、貨代業者也是有意義的,可以增加客戶黏着度,不同的航商各有利基,針對目標客羣做出區隔。

但他也承認,陽明在全球前十大貨櫃航商仍有排名競爭的壓力,在所屬PA海運聯盟,陽明是唯一沒有2萬TEU以上大船的航商,將不具成本競爭力。

也因此,蔡豐明強調陽明的願景,是要做全球商戶的首選、具關鍵影響力的運輸集團,自上任以來,一面提出造船計劃,兵分多路掌握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