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解讀|單車淨利1.03萬,“最會賺錢”的長城找到自己的節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焦文娟 廣州報道

在價格戰中,長城依舊交出了淨利潤增長八成的業績答卷。

日前,長城汽車披露了其2024年年報。2024年,長城汽車實現總營業收入2021.95億元,同比增長16.73%;利潤總額達到142.83億元,同比增長82.56%;實現歸母淨利潤126.92億元,同比增長80.76%。

長城汽車在財報中稱,2024年營收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海外市場的銷量增長收現。在海外市場,長城汽車實現營收802.59億元,佔總營收的近四成,同比增長51.11%。而在國內市場,其營收1193.55億元,佔總營收的近六成,同比增長1.05%。

在海外銷量和銷售結構改善的加持下,長城去年的單車收入達到16.38萬元,同比提升2.3萬元;單車淨利潤1.03萬元,同比提升0.46萬元。

但在銷量側,長城汽車全年銷量僅微增0.37%。財報顯示,2024年長城汽車全年新車銷量123.45萬輛,同比增長0.37%。其中,海外年銷售45.41萬輛,同比增長44.61%;國內市場銷量78萬輛,同比減少14.80%。

進入2025年,長城汽車的銷量也在承壓。產銷快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長城汽車總銷量爲25.68萬輛,同比下降6.73%。

“長城汽車(銷量)哪怕跌落前十也不怕,因爲要健康地發展,寧可少乾點,市佔率少一點,也不去追求沒有意義的銷量。”魏建軍曾多次公開表示,長城汽車追求的是更有質量的市場佔有率。

海外市場吸金,品牌向上隱有攻勢

在銷量規模同比增長持平下,長城汽車依舊能實現近八成的淨利潤增長,這在價格戰中並不多見。但淨利潤增長背後的“賺錢能力”卻一直是長城汽車擁有的標籤。

2023年,長城汽車營收、淨利雙增創下歷史新高,卻增收不增利。到2024年,長城汽車實現了增收增利。

對比單車利潤來看,長城汽車依舊在價格戰中佔據優勢。據長城官方披露的數據,2024年長城汽車的單車淨利潤約爲1.03萬,同比提升0.46萬元。按汽車業務的歸母淨利潤除以交付量數據粗略計算,吉利汽車的單車淨利潤約超7600元,比亞迪的單車淨利潤約爲8500元,均低於長城。

長城在財報中指出,淨利潤的改善得益於國內銷售結構的優化和海外市場銷售量的增長。根據計算,長城去年的單車收入爲16.38萬元,同比提升2.3萬元。

表現在具體車型上,在過去,長城汽車國內市場的銷量主要靠哈弗貢獻,其車型起售價均在20萬元以下,其中暢銷車型哈弗H6起售價在11.79萬元。2023年,哈弗品牌的銷量達71.5萬輛,約佔比總銷量的58.1%。

到了2024年,坦克和魏牌銷量的走高則爲長城貢獻了國內市場利潤。長城汽車2024年單車收入16.38萬元,同比提升2.30萬元。

具體到細分品牌,2024年,哈弗品牌全年銷量約爲70.62萬輛,依舊佔比57.4%,但坦克品牌全年銷量達23.2萬輛,同比增長43%,佔總銷量的18.8%。坦克品牌的起售價均在20萬元以上,成爲長城汽車利潤增長的重要支柱,其高定價和硬派越野定位,進一步提升了品牌溢價能力。

嚐到品牌向上的甜頭後,2025年開年,長城汽車開始入局超豪華市場。此前據媒體報道,長城內部新設了“長城品牌超豪車BG”,由董事長魏建軍親自擔任新品牌的董事長,期待在品牌向上的道路突破一大步。

除了高端車型外,長城汽車更大的利潤增長點主要由海外市場貢獻。

財報顯示,2024年,長城汽車的全年海外銷量45.41萬輛,同比增長44.61%,佔總銷量的36.8%,累計海外銷量突破180萬輛。海外市場的收入佔比提升至39.7%,達到802.59億元。按分市場營收除以銷量粗略計算得到,在海外市場長城汽車的單車均價約爲17.67萬元,而國內市場的單車均價約爲15.29萬元。

海外市場的利潤增長得益於在本地設廠與控制成本。截至目前,長城已在俄羅斯、泰國、巴西等地建立全工藝整車工廠,並在厄瓜多爾、巴基斯坦等地佈局散件組裝(KD)工廠,實現生產本地化。例如,俄羅斯圖拉工廠產能利用率達165%,泰國羅勇工廠零部件本土化率達70%,有效降低成本並提升響應速度。

目前,長城旗下的五大品牌,包括哈弗、坦克、魏牌、歐拉、長城皮卡已經實現全面出海。坦克品牌在南非、墨西哥等地推出坦克300、坦克700 Hi4-T等高端車型。目前,長城汽車的銷售網絡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渠道超1400家。

而此前,魏建軍定下的目標是,2030年,長城汽車海外市場的單年銷量將超過百萬輛,海外銷量佔比達50%,其中高端車型銷量佔比將超過三分之一。

然而,隨着全球市場擴張的步伐加速以及品牌向上的步伐向前,長城汽車在這一過程中也面臨着多重挑戰。舉例來講,售價約70萬元坦克700 Hi4-T定位高端市場,承擔着品牌向上與全球化拓展重任,但在全球市場,坦克700 Hi4-T還需直面豐田普拉多、路虎衛士等傳統越野品牌的品牌忠誠度與技術積累優勢的壓力。

儘管海外市場吸金,但海外市場毛利率卻同比下滑7.25個百分點,爲18.76%,是近三年來首次出現下滑。

長城汽車在財報中提到,2025年,長城將加速全球化佈局,積極推進“生態出海”戰略,將聚焦 GWM 品牌,以旗下品牌的品類特點制定不同發展路徑全面出海,打造全球大單品,開啓海外市場第二個百萬征程。

長城依舊“賺錢”,但競爭也很激烈

如果說長城在海外市場表現堪稱出色,那麼在國內市場,有比亞迪和吉利對比,在高增長的數據背後,長城汽車的國內業績已隱有危機感。

長城依舊“賺錢”,但競爭也很激烈。對比自主品牌,2023年,吉利汽車的歸母淨利潤比長城少了17.15億元,但到2024年,吉利汽車歸母淨利潤達到166億元,同比213.32%,增勢已經反超長城;比亞迪2024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02.54億元,同比增長34%,淨利潤規模是長城的三倍多。

新能源趨勢已經勢不可擋,2024年全年,長城汽車新能源車型累計銷售32.22萬輛,同比增長25.65%,新能源的滲透率僅爲26.1%,同比增長5.25個百分點。

這一增長趨勢沒有跑贏大盤。據中汽協數據,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爲31.6%,到2024年,這一數字增加了16個百分點至47.6%。2024年,吉利集團的新能源滲透率已經接近53%,同比增加了18個百分點。

對長城來說,燃油車仍佔銷量大盤,新能源一直都需要繼續提速,目前的成績距離魏建軍此前立下的“2025年新能源車佔比80%”依舊很遙遠。

與此同時,從總體銷量來看,長城2024年全年銷量僅同比微增0.37%。其中,哈弗品牌全年銷量同比下滑1.25%至70.62萬輛。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的銷量約25.68萬輛,同比減少6.73% 。今年3月,長城哈弗全系車型還推出了限時一口價,試圖拉昇短期銷量,提升市場佔有率。

長城汽車CTO吳會肖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她的工作重心是提升哈弗品牌和歐拉品牌的銷量,並將儘可能多的車型推廣至海外。

在智能化方面,長城汽車去年加速追趕。在2024年,長城已經建立了端到端智駕大模型SEE和新一代AI數據智能體系,旗下Coffee Pilot Ultra智駕系統實現全場景NOA功能。

智能化的進步離不開研發投入。2024年其研發投入金額爲104.46億元,同比下降5.33%,佔比總營收的5%左右。從產出成果來看,2024年,長城主要研發投入領域集中在新能源技術、智能化技術和供應鏈以及出海等方面。

除了完善Hi4家族的技術架構外,長城已經聯合培育RISC-V架構的紫荊M100車規級MCU芯片,實現關鍵芯片國產化替代,以增強供應鏈安全性。

擁抱AI,或是長城在激烈競爭中突圍的解法。在今年的CES展會上,長城已經決定要成爲全球AI科技公司。在該展會上,長城亮相了其空間語言智能體ASL(Agent of Space & Language)。

吳會肖認爲,在ASL模型的加持下,車輛可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處理和智能決策,能真正根據目的地特點、乘客的需求和偏好,以及沿途的交通和環境信息,量身定製獨一無二的體驗,讓汽車成爲真正的AI智能體。

爲此,長城將繼續加載在智能化領域的投入。長城在財報中提到,2025 年,長城將依託森林生態體系持續夯實混動架構、智能算法、數據、算力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即Hi4 體系、端到端智駕大模型 SEE、AI 數據智能體系和九州超算中心,以鞏固公司在汽車行業的競爭優勢。

“造車猶如長跑,關鍵是不盲目跟跑,找到自己的節奏,如此才能行穩致遠。”魏建軍曾表示。進入2025年以來,在智能化浪潮中,長城正摸索自己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