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季揭幕!手握兩大利好,美國銀行業能否迎開門紅
當地時間週二,美股新財報季將在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和花旗公佈業績後正式拉開帷幕。
FactSet Research預測,標普500成分股公司二季度盈利增長率爲4.8%,創2023年四季度以來新低。市場擔心,關稅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可能進一步衝擊企業的運營成績。作爲經濟的重要晴雨表,金融機構對於未來前景的看法將受到更多關注。
交易、投行業務表現不俗
受交易活躍和投資銀行業務溫和反彈的推動,市場普遍預計美國大型銀行利潤增長將超預期。
4月以來,美股市場IPO、併購數量有所回升,顯示投資銀行業務在二季度後半階段回暖,交易商對今年剩餘時間持更樂觀的態度。此前受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美股企業併購規模一度觸及20年同期低點。摩根士丹利銀行業分析師格拉塞可(Betsy Graseck)在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預計第二季度大行投行收入將好於預期,管理團隊將進一步加大投入。”
與此同時在市場動盪中,交易收入將獲得提升。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高管上月表示,他們預計第二季度市場收入將增長5%-10%。高盛表示:“鑑於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背景的不確定性,我們繼續預計交易收入在不久的將來將保持強勁。”
作爲銀行營收的重點,淨利息收入(NII)增速或集中在5%左右。由於消費者和企業的財務狀況仍然具有彈性,預計金融機構潛在的不良貸款撥備或相對有限。分析師表示,二季度消費者和商業借款人的信貸質量仍然強勁,儘管貸款需求疲軟,但已開始改善。 “最大的問題之一是:這種貸款增長的可持續性如何。”富國銀行寫道。
在近期公佈的美聯儲壓力測試中,大型金融機構普遍表現優異,並顯示出足夠的資本來承受可能的不利情況。在銀行提高股息和宣佈股票回購計劃後,投資者可能會仔細審查銀行部署資本的計劃。
監管層面未來政策利好將持續釋放。今年6月,美聯儲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提名獲得參議院通過,出任該央行負責監管的副主席,這進一步標誌着特朗普總統任期內金融監管趨向寬鬆的轉變。 鮑曼此前曾向國會表示現行監管“過於複雜冗餘”,承諾若獲任命將“改革監管重點、恢復差異化監管、推動銀行創新並提升透明度”。
逆風與看點
進入下半年,金融機構的潛在逆風主要是經濟放緩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壓力。其中,與關稅相關的通脹擔憂、美國財政前景惡化、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信貸疲軟和地緣政治動盪都是痛點。IPO和併購市場在6月份出現了一些活力,但仍遠低於幾年前的峰值。
投資者可能還想了解信貸投放的最新消息,這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儘管股市和國債市場起伏不定,但過去幾個月衡量借款費用的企業信貸息差一直相對穩定和較低。如果機構感覺到經濟衰退的壓力,可能會限制貸款投放,公司債券收益率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利差可能會攀升。
從更積極的方面來看,隨着長期國債收益率的上升,淨利息收入(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似乎對該行業有利。雖然收益率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美國債務和關稅的擔憂,但收益率曲線的陡峭也反映出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希望,並允許銀行以高於借貸的利率放貸。這通常有助於提高行業的利潤率。
不過,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Jamie Dimon)在5月底敲響了警鐘,警告投資者可能會看到債券市場出現裂痕。他還警告說,美國可能會出現滯脹。同時,美聯儲6月份的經濟預測加劇了人們對滯脹的擔憂。
因此,美國大行的財報電話會議爲投資者提供了關於經濟前景的重要參考資料。比如,在淨利息收入方面,降息往往會影響收益率曲線的短端,但對關稅和財政預算的擔憂使長期利率居高不下。這使銀行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利率借款,並以相對較高的利率放貸,這對其利潤率有利。上個季度,包括摩根大通在內多家大行表示,考慮到當時如此多的經濟不確定性,他們對淨利息收入路徑的預測有些猶豫不決。
此外,對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的看法也值得關注,隨着貿易緊張形勢改善,美國消費者信心在5月和6月開始改善。戴蒙在6月10日出席摩根士丹利美國金融會議上表示:“美國家庭有錢,薪資和失業率相當不錯。在高端消費者中,他們仍在旅行和消費。”他認爲,如果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到5%或以上,會給各方帶來很大壓力。這與未來的通脹路徑有關,銀行高管可能會被問及他們對通貨膨脹的看法、關稅對價格的潛在影響,以及他們從客戶那裡聽到的提價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