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後遭血洗!特斯拉以後還憑什麼漲?

二季度的業績發佈完,特斯拉的股價開盤就開啓暴跌模式,跌幅超過12%。可即便如此,他們從今年4月份低點至今也實現了接近60%的漲幅。可以說,在美股七姐妹乃至所有大型科技公司中,這是今年股價翻轉幅度最大的,沒有之一。

平心而論,這份業績真的有差到極致嗎?並不盡然,最起碼比一季報要好一些。營收創下歷史紀錄,能源業務錄得100%的增幅,毛利率也實現了環比回升……看這份財報,除了經調整淨利潤等盈利指標大幅下降之外,其實並沒有盤面上表現得那麼差。

更何況,今年一二季度特斯拉車輛銷量的下滑人盡皆知,對特斯拉二季度業績的一致預期在近期一致保持相對低點,即便從四月底開始有最高接近90%的股價翻轉,那也不是因爲基本面的改善。事實上,沒人期待他們的二季度業績能放個衛星出來。

從基本面的角度分析,特斯拉的市值其實是高估的。但很明顯的是,特斯拉是一個“在流言時買入,在實錘後賣出”的股票,市場更看重的並不是佔比接近80%的成熟型汽車業務,而是那些真正有吸引力的部分——馬斯克有關自動駕駛和AI的夢想。

01股價反彈的真相

和那些同類股票最大的區別是,特斯拉的流言來源從來不是什麼媒體或是機構,而是馬斯克自己。

仔細去看從四月末開始的這一輪股價反彈,真正有轉折性意義的事件發生在6月15日,馬斯克高達560億美元的薪酬方案獲得股東投票通過。有意思的是,這個事件本身,其實就是馬斯克自己在X(原推特)上全程文字直播的。它本不應當被解讀爲對特斯拉基本面的利好消息,CEO過於高昂的薪酬,其實就是損害了公司的業績。

但是,它也代表着馬斯克不會帶着自動駕駛和AI等新興業務離開特斯拉,爲公司未來的增長保留可能。而現在,所有人最關注的就是,自動駕駛和AI什麼時候能夠開始爲特斯拉貢獻收入增長,至於汽車業務,只要不發生大的滑坡,那就都在市場的預期之內。

因此,過分關注特斯拉這次下滑的盈利能力無法解釋過去幾個月最高接近90%的漲幅,更無法預判這家公司未來的走勢。特別是財報中同比下滑超過40%的每股收益和non-GAAP淨利潤,以及佔比達到80%的汽車業務的增速下滑,對於現階段的特斯拉來說都不重要。

只要馬斯克能夠讓市場繼續相信,特斯拉在自動駕駛和AI領域的進展是可以有成果的,可以在可預見的未來(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貢獻有質量的增長,並能夠隨時通過X等平臺釋放這些業務的相關消息。那麼,短期因爲這份財報本身帶來的股價波動,很容易被新消息帶來的刺激磨平,並重新迴歸漲勢。

爲什麼馬斯克本人的言論這麼重要?因爲他過去所說的東西,大部分都兌現了;更因爲特斯拉這家公司本身的性質:他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也是最先進自動駕駛技術的擁有者。在這個尚未成爲產業的領域裡,他們是最接近成功的那一個。

這就意味着,所有關於出行未來的“美好想象”,都能在特斯拉身上找到現實的投影,就ChatGPT剛發佈後的英偉達一樣,一個大語言模型已經點燃了市場對於人工智能未來的狂熱,除非特斯拉之後出現“自掘墳墓”式的事件,這樣的狂熱很難被一份財報撲滅。

在Q2的業績會上,馬斯克坦承robotaxi由於一系列原因,可能會推遲到10月份才能正式亮相;但直到它正式亮相之前,市場的美好想象是不會停止的。因此,我們在中短期內並不對特斯拉持有看空的態度,任何暴跌都有可能在短時間停止。

02汽車困境難解

當然,一個很難迴避的問題是,市場對於這份財報的解讀總體是相當負面的。在這些貶斥的觀點中,有一些是還挺中肯,有一些卻有點吹毛求疵了。

先看收入層面,今年二季度,特斯拉營收爲2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49.27億美元增長2%,略高於市場一致預測的246.3億美元,環比提升幅度高達19%。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並非特斯拉傳統的全年最旺季,但今年他們的單季收入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從這一點看,特斯拉的整體增長情況並不悲觀。

收入結構上,汽車收入依然是大頭,達到199億美元,同比下降7%,環比增加14%,佔公司收入比達到78%,這一比例略低於今年一季度的82%。總收入增長、汽車收入下降,主要是因爲儲能業務的增速遠高於預期,在二季度獲得收入30.1億美元,同比增加100%、環比增幅84%。

說來也怪,雖然特斯拉的汽車收入超越市場預期,但這恰恰也是最被詬病的一塊業務,其主要原因就是碳積分收入的意外上升,和純汽車銷售收入的下降。

根據市場機構統計,雖然美國整體純電汽車市場在二季度增長了11%,但特斯拉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卻在今年Q2首次跌破50%的門檻,降至49.7%。在公司的另一大主要市場——中國,特斯拉上半年實現銷售27.8萬臺,同比下降5%,相比整個中國同期32%的新能源汽車增速,特斯拉的表現確實算差的。

而仔細拆分汽車收入可以發現,Q2增長最亮眼的並不是汽車銷售業務本身,而是由汽車銷售帶來的碳積分收入。該季度,特斯拉碳積分收入約爲8.9億美元,高於第一季度的4.42億美元,也比去年同期的2.8億美元高很多。但從市場分析的角度看,的確這部分的收入提升並不是什麼好事。

碳積分收入本身沒有任何成本,屬於純利潤,能夠爲特斯拉帶來充裕的現金流。可無論碳積分能帶來多少錢如何,這都是一項極度依賴碳積分市場價格、不確定性極大的收入來源,沒有一個投資者不希望看到汽車業務能帶來豐厚的利潤。但從現階段來看,寄以厚望的只能是新興業務——儲能。

說到儲能業務,這是特斯拉歷史非常悠久的一個“新興業務”了,早在2020年前後,馬斯克就有意識地提升這個業務在投資人心中的重要性。只不過,在今年Q2之前的四個季度,儲能業務都沒有實現特別華麗的增長數字;但隨着AI浪潮涌起,美國對電力的需求開始大幅增長,刺激了儲能這類能源基礎設施的市場需求。

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第二季度,特斯拉儲能產品部署量升至9.4GWh,創下了公司紀錄,是其之前最大季度部署量的兩倍多,同比增長157%。另據市場機構預測,到2028年,特斯拉的能源業務在儲能部署方面將達到100GWh,這比該行此前對這一需求水平的預測提前了三年。

於是,儲能成爲特斯拉內部最有希望快速增長的業務,以彌補整個汽車銷售遇到的困境。如果特斯拉能夠保持二季度的同比增速,接下來的每個季度都能實現30億至35億的儲能業務收入,這對於全年業績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支撐。

此外,特斯拉的最後一部分收入來源是服務板塊,主要收取的是自動駕駛服務費。在業績會上,馬斯克提及FSD(完全自動駕駛)將會在今年年底之前於中國和歐洲通過監管審批;同時,有消息也稱特斯拉還考慮向中國其他汽車製造商授權 FSD,以開闢新的收入來源。

無論如何,從目前收入的構成中,只有儲能和服務收入有快速成長的空間,汽車銷售本身已經很難再被當做一個成長型業務來看了。

03結語

現如今的特斯拉,其實是站在一個很有趣的歷史節點上,估值波動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的資金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他們。

一個角度,是光芒萬丈但還未變現的自動駕駛和AI;一個角度,是實現快速增長有着巨大潛力的儲能業務;還有一個角度,就是世界第一大新能源車企。不同的視角,看到這家公司不同的側面,彼此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南轅北轍、相互矛盾的。

當某一段時間內,市場被其中一個觀點背後的資金所裹挾,特斯拉就呈現出一個固定方向的走勢;當這個走勢完成,另一個方向大概率會讓它強勢翻轉。無論如何,指望特斯拉跌到今年四月中下旬的低點是不太可能的;而一個更合適的思路是,在這一波趨勢中尋找下一波趨勢的起點。

聲明:本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