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運動復健!物理治療師鍾宜芳 讓輔具成爲身障者的翅膀
新竹市輔具資源中心物理治療師鍾宜芳12年來讓輔具成爲身障者的翅膀,陪伴民衆重新自立生活。(伊甸基金會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物理治療師不只是運動或復健的專家,更是陪伴身障、長者或受傷患者,重新找回行動自主與生活品質的守護者,伊甸基金會近日特別邀請新竹市輔具資源中心物理治療師鍾宜芳分享經驗,12年來她讓輔具成爲身障者的翅膀,陪伴民衆重新自立生活。
鍾宜芳從高中護理科起步,大學轉入物理治療,原本希望投身醫療領域,但發現自己更期待支持更多使用者的日常需求。鍾宜芳說,「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能直接看到需要,提供適切的建議,而且自己以後也可能會用到。」
投入社區服務後,她的工作不僅是評估門框寬度、選配輔具,更深入使用者家庭,觀察照顧者的需要並理解他們,談及12年的服務歷程,鍾宜芳說,希望能提供他們最實際的協助,因爲對很多身障者來說,輔具是最快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
鍾宜芳表示,她服務多年的對象之一、68歲的惠芬阿姨,因小兒麻痹現在需以輪椅代步,她過去因身體變化,無法使用柺杖行走,曾經長時間待在家中,心情低落。經鍾宜芳細心評估後,發現只要有合適的電動輪椅,阿姨便能重回社區。
於是她協助申請補助、安排試坐,並耐心教導操作,終於讓惠芬阿姨擁有專屬的電動輪椅,從買菜、逛街到出國旅行,她逐步走出家門,也在伊甸邀請下嘗試地板滾球,透過運動結交許多新朋友。
惠芬笑着分享,以前出國只能拄柺杖趕路,好不容易追上進度,卻要往下1個點集合,連拍照的時間都沒有;如今坐在電動輪椅上,一切容易多了。她感動的說,宜芳就像家人一樣,總爲她找到最合適的輔具,是給了她第二人生。
鍾宜芳則是謙虛迴應說,剛進入輔具中心時,對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細節並不熟悉,是惠芬的分享,讓她逐漸理解移位、出門、維修等挑戰。其實身障者纔是老師,讓她明白什麼纔是真正的需求。
透過陪伴,宜芳深刻體會身障者的不便,也更加珍惜這份專業背後的深刻學習,努力讓輔具成爲身障者生活的翅膀。
伊甸基金會新竹區區長黃聖文表示,伊甸自2010年承接新竹市政府委辦的新竹市輔具資源中心,秉持「參與與賦權」的理念,迄今已邁入第16個年頭,總計服務逾36萬人次。
多年來,伊甸以服務使用者爲本,致力打造尊重差異、促進自立生活的輔具服務系統,在服務過程中,亦結合輔具評估、社工、維修與行政等多元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讓使用者能順利取得所需資源。
黃聖文也提到,輔具不只是工具,更是通往尊嚴、自立與社會參與的橋樑。伊甸將持續深化在地連結、擴展資源,讓每位服務使用者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活出尊嚴與價值。同時,也感謝鍾宜芳及所有物理治療師,以專業與同理守護身心障礙者,讓每一步行動都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