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去玩!去年國人赴海外工作 這兩國成長最大

國人除了愛到日本旅遊,不少年輕人也前進日本就業。(歐新社)

主計總處發佈去年國人赴海外工作情形,隨着疫情因素減緩,加上國內大廠在海外積極佈局,去年赴海外工作人數66.6萬人,創五年高點,較前一年大增4.5萬人、7.4%,其中以赴大陸人數增加1.4萬人最多,但佔比持續下降到歷史低點34.7%;赴美人數達13.7萬人,再寫新高。赴日、韓工作人數增加1.2萬人、年增17.5%,成長幅度最大,除臺積電赴日設廠及日本開放外籍人士工作外,就業族羣以年輕人居多,凸顯年輕世代哈日哈韓現象。

主計總處一年一度發佈國人赴海外就業情形。從人數增長觀察,自98年至疫情暴發前,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多呈增加,除100年及104年受景氣影響微幅減少,108年達到73.9萬人高峰;隨後因美中貿易與科技爭端,供應鏈重組、臺商迴流投資,以及疫情影響跨境移動等效應,赴海外工作人數逐年下降,在110年暴減至31.9萬人最低點。

此後111年至112年逐漸回升,兩年累計增加30.2萬人,113年又因國內大廠積極進行海外佈局,人數持續增加,惟仍低於疫情前水準。一般認爲,國人赴海外工作就業情勢揮別疫情影響後,逐漸趨向穩定成長。

海外就業地區仍以赴大陸工作人數23.1萬人最多,較去年增加1.4萬人,但佔比一路從100年的62.6%逐年下降到34.7%最低點。赴美國工作人數13.7萬人排名第二、年增9千人,佔比則從102年11.1%上升至20.5%,較去年略降0.1個百分點。赴東南亞9.7萬人、年增5千人,佔比14.6%。赴日、韓工作8萬人,年增1.2萬人、佔比12.0%。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赴陸工作人數仍佔最多,但隨着臺廠因應美中貿易戰或大陸勞動成本上升,廠商分散風險佈局,國人赴陸工作人數明顯趨緩。美國則因臺積電及相關供應鏈跟進設廠,赴美工作人數逐年增溫。另外原本在大陸臺廠轉移重點轉往東南亞,也促成東南亞工作人數持續增加,但佔比無明顯變化。

去年成長最大的是赴日本、南韓工作人數大增1.2萬人,增幅17.5%,佔比12.0%年增一個百分點,兩者都是各區之冠。

譚文玲分析,日本因臺積電前往熊本建廠,加上日本近年因爲高齡化,大幅開放外籍人士前往就業,加上國人對日韓文化親近性,因此增幅17.5%最大。其中15~29歲增加3千人,30~49歲者增加7千人,一般認爲,除了臺積電及供應鏈前進日本帶動國人前往就業外,年輕世代近年哈日哈韓風也有推波助瀾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