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接吻會傳染!5旬男感染EB病毒身亡 醫曝這些行爲也中招

不只接吻會傳染!5旬男感染EB病毒身亡,醫曝這些行爲也中招。(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七夕情人節將至,醫師提醒「浪漫一吻」恐藏健康風險!俗稱「接吻病」的EB病毒,盛行率高、多潛伏於體內,主要透過唾液傳播;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可能活化,出現發燒、倦怠、淋巴腫大等症狀,嚴重恐「噬血性淋巴組織增多症」。臺東馬偕醫院感染科醫師許瀚仁提醒,EB病毒普遍存在,「認識它,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臺東馬偕醫院感染科醫師許瀚仁說明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第4型)感染風險。(蕭嘉蕙攝)

EB病毒學名爲「人類皰疹病毒第4型」,全球盛行率超過90%,亞洲地區更高達97%。多數人於幼兒或青少年時期即感染,但無明顯症狀。由於主要透過唾液傳播,因此又被稱爲「接吻病」,此外,共用杯具、牙刷或幼兒共玩玩具亦會感染。

臺東馬偕醫院感染科醫師許瀚仁說明,青壯年感染EB病毒易併發「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出現發燒、喉嚨痛、倦怠、頸部淋巴腫大等症狀。(蕭嘉蕙攝)

許瀚仁說明,感染EB病毒後的症狀因年齡而異。嬰幼兒多僅出現輕微發燒、流鼻水,甚至無症狀,常易被誤認一般感冒;青壯年則容易併發「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症狀包括髮燒、喉嚨痛、倦怠、頸部淋巴腫大,甚至肝脾腫大、皮疹。

許瀚仁分享重症案例,海端鄉50歲男性患者,長期酗酒,並接受B型肝炎、肝硬化、肺結核治療。去年因發燒、呼吸喘就醫,初診爲雙側肺炎,接受抗生素治療後,雖肺炎好轉,但持續發燒,且伴隨喉嚨痛、倦怠。經檢驗確診爲EB病毒引發的噬血癥候羣,後因多重器官衰竭不治。

許瀚仁強調,雖然感染EB病毒普遍,但大部分人不會出現明顯症狀,毋須過度恐慌。若持續發燒、全身疲倦,應及早就醫檢查。他建議,日常應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用個人清潔用品;至於接吻屬於人類情感表達,不必刻意迴避,但若有相關症狀,則應暫時避免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