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麼讓貓咪乖乖進籠?專家傳授「7種超完整訓練法」外出輕鬆打包
很多貓咪一聽到「籠子」就落荒而逃,每次外出都成了一場追逐戰。 示意圖/ingimage
很多貓咪一聽到「籠子」就落荒而逃,每次外出都成了一場追逐戰。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與步驟,就算是對提籠已經產生恐懼反應的貓,都能慢慢建立安全感,甚至願意主動進籠。「貓談社」將依不同情況,教你循序漸進讓貓咪愛上提籠,讓出門看醫生不再是惡夢。
一、提籠訓練事前準備
貓咪需處於相對正常的身心狀態,沒有明顯的行爲問題,沒有明顯的不舒服。找到對這隻貓來說有效的獎勵,通常是好吃的零食。
1.選擇正確的提籠
2.訓練原則
二、若貓不會主動進提籠,但對提籠沒有恐懼反應
從拆開的提籠開始練習,用響片訓練中的target(目標法)引導貓咪踩進下半提籠。如果沒學過響片訓練,可以拿食物引導貓咪走進去,並在他踏進去之後,將獎勵馬上給在提籠內的地板上。貓咪很穩定出現願意進下半提籠的行爲後,再合上上半提籠。貓咪很樂意進提籠後,才裝上門。
貓咪一切穩定且不會急着要出提籠,開始練關門,從一秒開始練,慢慢延長時間(注意:在動作很穩定前,都不可以關籠門,關籠門算是一個重要門檻,很容易在這一步前功盡棄)。如果要跟貓咪練習待在提籠裡面一分鐘以上,建議提供他在提籠裡面可以使用的娛樂,避免他無聊。
三、若您家貓對提籠有明顯恐懼反應
先不要練進提籠,先搞清楚當初貓是怎麼對提籠發生如此負面的印象,並需要先釐清未來怎麼處理。依照我們的經驗,蠻多都是跟害怕就醫連在一起,若是如此,可參考我們的就醫減壓線上課。若確定是單一事件造成對特定提籠的恐懼,未來也確定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件,可以購買並使用一個長相不同的新提籠,用上方的方法從頭練起。
四、若您家貓偶爾會自己進去提籠
不定時在提籠裡面放置獎勵,增加貓自己進去的頻率與待着的時間。當貓會自發在提籠裡面長時間待着時,開始練關門,從一秒開始練,慢慢延長時間(注意:在動作很穩定前都不可以關籠門,關籠門算是一個重要門檻,很容易在這一步前功盡棄)。如果要跟貓咪練習待在提籠裡面一分鐘以上,建議提供他在提籠裡面可以使用的娛樂,避免他無聊。
五、依照訓練方法分類
•佛系的訓練法:在提籠隨機放好東西,是大家很直覺會做的方式。通常建議放進去的程度不要超過貓咪的接受度,隨着他接受的程度增加才能更放進去,甚至一開始放門口就好。每天隨機進行,讓貓咪常常可以尋寶,累積對提籠的好感度。
•用零食引誘貓咪進提籠:是大家很直覺會做的方式,但要小心做壞。很多飼主都會在使用這招時,過度的引誘貓咪到貓自己覺得很不自在的地方,但又很想吃零食,結果就是很猶豫、很焦急、很焦慮,把脖子拉長吃、吃完馬上逃跑或退回提籠外、重心一直留在後腳,都是可能的狀況。如果要做這招的話,記得引誘的程度不要超過貓咪的接受度,或是在接受度邊緣那邊就好。
•使用響片訓練的引誘法(luring):跟上面直接引誘不同的是,響片訓練強調「貓做到對的動作那一瞬間,要按下響片,隨即獎勵」,用意是讓貓咪知道是哪一個動作帶來獎勵。引誘法操作上會是用零食引誘貓咪靠近/進入提籠,不超過目前他的極限,然後在到達想要的位置時馬上按響片、給獎勵。
•使用響片訓練的目標法(target):使用目標棒或手指(看之前訓練貓咪觸碰的目標物是什麼)帶貓咪靠近/進入提籠。跟用零食引誘進去不同的是,零食比較可能造成過度的動機,而出現假進度,而目標棒通常不會有這個狀況。
•使用響片訓練的捕捉法(capture):貓咪若有自發的進提籠的狀況,就可以利用捕捉法進一步強化。看到貓在提籠裡面,馬上按下響片並給零食,一天中隨機進行。
•使用響片訓練的塑型法(Shaping):拆步驟慢慢一步一步訓練過去,例如貓一開始有靠近提籠就按響片,再來可能是有靠近提籠門口就按響片,再來可能是頭進去提籠就按,以此類推。
•國際貓科醫學會建議的訓練法:他們推薦先用一條小被子或毛巾,建立貓對它的好感與安全感,並能常常待在上面,再利用這個布類鋪在提籠的下半(提籠上下拆開),讓貓咪能自然待着,最後再合上上半提籠。
補充說明
結語
提籠訓練「不能」讓貓不害怕看獸醫,而且看完獸醫回來進度還可能歸零,但還是建議多少要練。如果本來有一些進度,後來損失一些進度,好歹貓咪比較不會在身心健康度上受到太大影響;若貓本來就極度害怕提籠,結果不但被塞進提籠,又去看醫生,這下壓力就整個爆表。貓咪提籠訓練youtube回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