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大人 小小孩諮商需求暴增成新藍海!

元思諮商所的心理師透過遊戲,對孩子進行心理治療。情境示意圖,元思諮商所提供

【文/彭杏珠】

如果你以爲只有成人或青少年才需要心理諮商,就大錯特錯了。2至6歲的學齡前小小孩也需要諮商,除了經由社政系統轉介的受虐、性侵個案外,近年來,家長自費帶幼童上諮商所的趨勢明顯上升,爲何兒童的心理諮商需求暴增,成爲新的藍海市場?

剛卸任諮商心理師全聯會理事長的黃雅羚創業達15年時間,目前共開設臺南元品、元品文華,以及臺北元思三家心理諮商所。專攻兒童心理諮商的她發現,學齡前幼童(2至6歲)的心理治療需求日益增長。

黃雅羚說,小小孩沒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當他們身上出現傷痕,尖叫不停、躺在地上嚎啕大哭,或出現一些異常行爲,例如退縮、不說話,甚至在牆上塗糞便。當社政系統發現異常個案後,就會轉介到諮商所。

在臺南元品心理諮商所擔任督導15年的心理師張㦤心,堪稱是該領域的專家,擅長髮展評估特殊幼兒及兒童(泛自閉類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情緒障礙、發展遲緩);適應議題(情緒困擾、學習困擾、手足競爭、人際衝突、拒學/懼學、父母離異);以及創傷議題(心靈受創、性侵害、目睹家暴、霸凌、喪親)。她會透過遊戲治療、沙盤遊戲治療等方式,修復小小孩的心理創傷。

其實,幼童心理不健康的問題一直存在,過去因家長沒有相關知識,臺灣也沒有專業心理師,兒童的異常行爲無法被正確解讀,也無從輔導起。直至2001年,政府將心理師的執照考試納入國家考試製度後,纔開始透過兒童諮商心理師給與輔導。

前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雅羚。 黃菁慧攝

透過心理諮商,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

早期,都是各縣市社工人員轉介的個案居多,例如家內、家外性侵或是受虐。但想了解這些兒童發生什麼事情,相對困難,張㦤心會透過遊戲的過程,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藉此修復創傷。例如讓幼童幫娃娃洗澡,如果遊戲時會脫光娃娃的衣服,幫娃娃洗澡的時候,會出現摩擦娃娃私處等行爲。「貌似可以斷定,孩子受到性侵」。

尤其是,家內的性侵案最難以處理,亟需政府介入,「雖然政府有提供固定時數的諮商輔導,卻難以根本解決問題,孩子還是要回到原生家庭生活,必須從家庭、大人輔導起,讓家長上課、告誡會觸犯什麼法條?」黃雅羚說,幼童性侵的心理諮商,工程很浩大。

另外,學齡前幼童最常遇到的就是家暴,張㦤心藉助遊戲的方式,協助孩子發泄情緒,例如他們會一直將洋娃娃的頭甩到地上,當抒發完後,心理師會在一旁幫兒童說出內心的恐懼,慢慢讓孩子知道他現在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

張㦤心舉例說明。有一位3歲半的孩子是多重受虐兒,從遊戲過程中,就能呈現出他在家庭的生活情景,例如他想演媽媽,然後心理師就會扮演這個孩子,他在煮飯時會對心理師說:你不乖、不聽話,不准你吃飯,在旁邊罰站,不可以說話。

此時,由於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張㦤心會用替代的方式,幫他說出心聲:「好奇怪喔,我又沒有做錯事,媽媽爲什麼生氣要處罰我?我好害怕......」

兒童透過遊戲,演繹他的生活場景,表達出對於世界的困惑與恐懼。當孩子的恐懼被心理師看見了,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支持,此後再面對生氣的媽媽時,就比較可以找到安全和保護自己的方法。「遊戲治療旨在幫孩子找到一個安全的因應方法,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發展出內在的生存能量。」張㦤心說,至少讓心理受傷的兒童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元思諮商所的心理師透過遊戲,對孩子進行心理治療。情境示意圖,元思諮商所提供

從小的心理問題無法解決,恐成不定時炸彈?

這十幾年來,兒童心理諮商的議題快速傳播,透過網路分享,年輕家長也具備心理諮商的正確觀念,「爸媽主動帶孩子到諮商所的比例愈來愈高,顯見兒童的需求日益增加,」黃雅羚三家諮商所的兒童心理諮商業務,一成是社政系統轉介過來的個案,其餘九成是家長自掏腰包。

其實,心理諮商的費用不低,一節50分鐘約2000至3000元,80分鐘約3000至5000元不等,爲何爸媽願意讓小孩子接受心理治療?

多數個案都是幼兒園老師、托育中心的保姆發現後告訴家長,其中,有不少是早療的特殊幼兒,例如過動、自閉症,或表達、身體發展遲緩的孩子。黃雅羚觀察到,近幾年在幼兒園發生的比例愈來愈多。

目前,健保有給與早療兒童的免費治療,可到復健科從事語言治療、物理治療,但不是每一個復健科都聘有諮商心理師,不太容易治療到兒童的心理層面。加上年輕的爸媽也不知道該如何照顧這樣的孩子,老師就會建議尋求專業協助,促使多數家長自費帶孩子從事心理諮商。

不只學齡前的小小孩,6至12歲的兒童心理治療需求也在增長中。例如有些孩子情緒很大,愛發脾氣,哭鬧停不下來,或是在學校搗蛋干擾同學、說謊偷東西。

如果家長不加以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會對家庭、學校帶來巨大影響。黃雅羚舉例說明,不少家長因孩子活動量大,無法集中注意力,不是打罵就是處罰,這些孩子被打罵時,心理是滿滿的憤怒與不甘心,情緒無法抒解,很容易衝動,例如在學校,當有同學走過來想跟他玩時,直接反應就是給人家一拳,因此又受到老師的處罰,整天都在這種輪迴中度過。

少子化日益嚴峻,兒童心理諮商更爲重要

當孩子升至國中後,心理不健康的問題愈演愈烈,甚至出現擾亂班上秩序,拿水桶砸人、踹桌子、拿掃把打老師、霸凌同學,成爲師長眼中的麻煩學生。直至心理師介入評估後,才知道孩子出現什麼問題,例如有過動傾向,適時給與藥物控制、心理諮商後,就有機會挽回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如果不加以協助,不僅衝擊到孩子的一生,甚至影響家庭、職場,進而成爲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隨着時代的演變,多數家長已能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甚至希望儘早重建其心理素質,不希望長大後造成遺憾。黃雅羚說,小學四年級以上的高年級兒童相對獨立、也不再黏爸媽了,所以年輕家長愈來愈有概念,當孩子上幼兒園出現心理問題時,會帶到諮商所接受心理治療,自身也會想學習適合孩子的親子教養方式。

當年輕家長具備「心理諮商」的知識,心理諮商不再被污名化後,兒童的心理健康需求就變成新的藍海市場。

正因兒童諮商的個案與日遽增,但這些孩子的情緒波動大、容易吵鬧,會影響到其他客人,黃雅羚特別將一館挪出四個諮商室做兒童遊戲治療室,每天下午四點開始,這裡就會有很多孩子,不是在寫功課,就是等待心理師進行諮商。

不過,黃雅羚也坦言,兒童心理諮商很辛苦,由於小孩無法完整表達,心理師要接受更多專業訓練,花更多心血,透過很多方式去聽懂他、理解他,陪伴孩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麪對生活的挑戰?這比大人的心理諮商還要耗費心力。「棘手的是,臺灣的專業心理師原本就不夠了,兒童心理師更是稀缺。」

尤其,少子化日益嚴峻,今年5月臺灣的出生人數僅剩8433人,創下單月曆史新低,每個新生兒都是寶貝,更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張㦤心期許更多人能投入兒童心理治療的領域,讓孩子都能心理健康地茁壯成長。

延伸閱讀:

錫蘭揭心靈課程黑幕!想避開陷阱,你該這麼做

「心經濟」大爆發,2025上看136兆

心經濟新商機》聊天聊出新臺幣?一對一心靈對話50分鐘3000元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養大你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