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求貸無門!原保地貸款9月上路 3公股行庫率先響應

立法委員伍麗華表示,她自2020年提出「推動原保地貸款、消除金融歧視」爲核心政見,多年來積極奔走推動,原保地貸款有望於2025年9月正式上路,3家公股銀行將率先響應政策。(伍麗華辦公室提供)

原住民保留地因法令限制及風險評估等問題,長期無法納入銀行貸款體系,導致族人在自有土地上發展經濟或改善居住條件時,面臨「有土地、卻求貸無門」的困境;立法委員伍麗華表示,她自2020年提出「推動原保地貸款、消除金融歧視」爲核心政見,多年來積極奔走推動,原保地貸款有望於2025年9月正式上路,3家公股銀行將率先響應政策。

伍麗華指出,過去由於《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限制原保地僅能移轉予原住民,導致在拍賣市場流通困難、銀行無法評估擔保價值,形成「商品化困難」的結構問題,讓族人長期被排除於主流金融體系之外,「如今行政機關已備齊配套,原保地貸款是還給族人應有的經濟發展權益」,目前已有土地銀行、合作金庫與全國農業金庫三家公股銀行響應政策,應即刻啓動貸款機制,實現居住正義與經濟平權。

來義鄉族人鍾強龍以自身經歷舉例,自己於2022年起在自有建地興建房屋,並已取得土地權狀、房屋權狀與使用執照,卻在詢問多家銀行後遭到婉拒,僅因土地爲原住民保留地,無法作爲擔保品「目前房子蓋到一半擱置,家人也無法入住」。

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賴坤成指出,過去族人因無法取得銀行貸款,只能轉向民間高利借貸,導致經濟壓力更加沉重,呼籲正視此一結構性不公;他認爲,土地有其使用與交換價值,但原住民族羣卻要付出市場上最高的資金成本,這是必須突破的不合理現象。

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杜張梅莊說明,原民會將與農業信用保證基金及3家銀行簽訂行政契約,預計今年9月底上路,原保地貸款可以提供經濟產業用途(如農業設施、部落觀光、產業基地等)或是住宅用途(如自建、自購或修繕)。其中住宅類貸款最長可貸30年,經濟產業類則可達15年,最高可貸金額爲1000萬元。

以來義鄉族人鍾強龍案例來說,原先一毛都貸不到,杜張梅莊認爲,原保地貸款政策上路後,300萬絕對有機會核貸,甚至可望更高,會依土地狀況、建案行情及申請人條件彈性評估,給予合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