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煙不酒也中招!8旬老翁罹舌癌竟是它惹的禍
不煙不酒也中招!8旬老翁罹舌癌竟是它惹的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若提到口腔癌、舌癌許多人會聯想到抽菸、檳榔、飲酒等習慣,不過新北就有1名不煙不酒、無嚼食檳榔習慣的80歲張姓老翁,竟罹患舌癌,臺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蔡祐任就指出,除了常見的原因外,導致口腔黏膜病變也有可能是口腔假牙或異物長期摩擦所導致。
臺北慈濟醫院說明,張翁數年前發現左側鑲的假牙旁邊舌頭有個潰瘍,但由於未感受疼痛,因此也無特別注意,然而潰瘍幾個月仍吧未痊癒,這纔開始求診,直到來到臺北慈濟醫院,才確定是鱗狀上皮細胞癌的舌癌。
蔡祐任指出,口腔癌症的初期症狀除了口腔內生成腫瘤外,病竈也可能是無痛、遲遲未痊癒的潰瘍,因爲不會痛而可能被病人忽略。(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臺北慈濟醫院介紹,舌癌是口腔癌的一種,而口腔癌中有90%是鱗狀上皮細胞癌,且多爲黏膜經慢性刺激造成病變,造成黏膜病變的原因不外乎是煙、酒、檳榔等外界刺激,但有部分情況是口腔假牙或異物長期摩擦所導致,其中,中壯年男性是口腔癌的好發族羣。
蔡祐任指出,口腔癌症的初期症狀除了口腔內生成腫瘤外,病竈也可能是無痛、遲遲未痊癒的潰瘍,因爲不會痛而可能被病人忽略,其他則是當癌細胞侵犯到口腔肌肉,致使嘴巴無法張合、舌頭無法靈活運用,導致咬字不清的情況,也是警訊之一。
一般而言,癌細胞在未轉移的情況下,是可以靠手術切除的。以口腔癌來說,若近端轉移到頸部淋巴結,還可以靠手術切除,但若是遠端轉移到其他器官,就需要進行化療、放療等系統性治療,不適合做手術。
舌頭在口腔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蔡祐任醫師說明,舌頭功能多,吞嚥說話都得仰賴舌頭的肌肉羣,要是手術切除範圍在1/3以內,就不會影響口語功能,但超過1/3將會影響構音,甚至影響吞嚥造成嗆咳,甚至在術後出現併發症,因此手術前的評估相當重要。
以張翁爲例,潰瘍在靠近舌根的側緣,約2公分大,但癌症手術除病竈處,還需擴大切除周圍組織,以避免復發。張先生的工作是教書,但手術切除後的傷口若直接縫合會改變舌頭形狀;向下縫合則會造成舌根無法向上擡,均影響發音,因此醫療團隊選擇以旋轉皮瓣進行修補。
蔡祐任解釋,部份情況下可以跟整形外科合作,取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作「遊離皮瓣」進行重建,但是這種作法不僅身上會多一個傷口,取來的皮瓣也沒有舌頭的收縮運動功能。而張翁的傷口經過評估,恰好能以舌頭僅存的組織進行修補,醫師將剩下的組織設計成可以旋轉的皮瓣,進而用最小的張力去完整覆蓋傷口,再以人工敷料輔助包覆,讓傷口得以順利生長。
蔡祐任補充,爲避免癌細胞可能擴散或復發,蔡祐任醫師替病人做了預防性的頸部淋巴結廓清手術,並請他到牙科處理鑲着的假牙,以免繼續摩擦造成復發。
臺北慈濟醫院提到,一、二期舌癌的疾病存活率可達七成以上,但到第四期便僅剩三成,蔡祐任醫師提醒民衆,大家都會有嘴破的情況,但口腔潰瘍超過兩個禮拜未痊癒就要特別注意並積極就醫,儘早切片、化驗。癌症手術一定要多切除安全範圍,若拖約久,切除範圍會越大,因此千萬不要有姑息的心態,以免影響預後,降低存活率。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