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臺幣強升 國銀上半年海外大賺482億元再創同期新高

銀行局官員指出,國銀今年上半年海外分支機構獲利增加來自二大塊,一是受利率下降影響,債券評價及處分淨利增加,加上衍生性商品操作等收益增加。二是美元降息,海外分支機構與國內總分行往來資金成本減少。

就銀行局統計,國銀海外獲利大本營還是以亞洲區爲主,有83%的獲利來自亞洲。銀行局指出,國銀今年上半年來自亞洲的獲利達399.1億元,創歷年同期最高,年增27.8億元,主因三大獲利來源利差、手續費收入、投資及其他收益皆增加。

海外獲利前五大國家中有四大是亞洲國家,包括:香港、新加坡、大陸及日本,前四大排名則維持香港、新加坡、美國、大陸不變,但來自「日本」的獲利已搶進前五大。

銀行局觀察,海外獲利最多的「香港」今年上半年獲利215.2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次高、年增28.3億元,增加金額亦爲最高,主因與聯行往來、同業拆存等利息淨收益增加,加上手續費淨收益、債券及衍生商品等投資淨收益亦增。

排名第二的是「新加坡」,今年上半年獲利53.3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年增1.6億元,主因手續費、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排名第三是美國,獲利52.8億元,亦創歷年同期次高、年增4.2億元,主因去年同期針對商用不動產提列呆帳費用較高,今年呆帳減少。

排名第四的是大陸獲利43億元,年減4.6億元,是前五大中唯一獲利衰退的,銀行局指出,主因呆帳費用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獲利32億元,創歷年同期最高,年增7.8億元,增額僅次於香港,銀行局指出,主因放款動能提升、日幣升值,利息、手續費、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均增。事實上,從臺積電赴日設廠開始,就帶動整個供應鏈投資熱潮,連帶着國人赴日買不動產的風氣,也讓國銀爭相赴日設點。

而國銀設點的熱區「新南向國家」,上半年獲利122.9億元、年減3.8億元,銀行局指出,主因利息淨收益減少、營業及呆帳費用增加;各地區以越南減少3.2億元最多(利息、投資及其他淨收益減少),澳大利亞減少3.1億元次之(利息淨收益減少、呆帳費用增加);另柬埔寨轉虧爲盈,並較去年同期增加4.3億元,爲今年新南向獲利增加最多之地區,主因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營業及呆帳費用減少。

其餘獲利變動較大的國家/地區,銀行局指出,共有二個,一是澳門獲利1.8億元、年減2.8億元,主因呆帳費用增加、利息淨收益減少;二是加拿大獲利3.1億元、年減2億元,則因利息淨收益減少。

海外放款前五大區則是日本、新加坡、泰國、越南、美國。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國銀在日本放款餘額高達新臺幣5,858億元,年增額872億元;新加坡放款金額爲4,2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27億元;泰國放款金額爲2,630億元,年增額爲302億元;越南達1,353億元、年增103億元;美國達7,307億元、年增55億元。存款變動前五大則爲大陸、日本、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