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砸錢就有用!「全美語幼稚園+外師」補到大英文仍堪憂 家長揪3關鍵

近日,一位家長在臉書社團「小一聯盟」發文,感嘆孩子讀全美幼稚園或接受外師教學,「從小補到大」但英文能力仍不理想。幼教示意圖。圖/AI生成

少子化趨勢下,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爲了讓孩子脫穎而出,不惜投入大筆費用補習、上全美課程,盼能從小培養愛子的語言優勢。近日,一位家長在臉書社團「小一聯盟」發文,感嘆孩子讀全美語幼稚園或接受外師教學,「從小補到大」但英文能力仍不理想。貼文曝光後掀起討論,家長們熱烈分享看法,有人指出「考試成績不代表口說能力」,也有人感嘆補習投資未必回本。不少留言更認爲,真正影響學習成果的關鍵,在於語言環境、接觸頻率與孩子的學習動機。

近期,一名家長在臉書社團「小一聯盟」匿名發文,提到不論孩子從小讀全美語幼稚園,或是去外師補習班,他仍然對其英文能力感到疑惑,「補到大最後英文還是不好」。

貼文曝光後,涌入不少網友討論和分享經驗,有家長指出,每個人對英文不好的定義不一樣,「考試跟對話有時候是兩件事,就像大家都會說國語,但是國語成績不一定好」、「不好的定義是什麼?我看過有小孩一路都有補習,英文口說很厲害,可是寫的部分很差,國小高年級英文考試都80分以下,但可以和外師流利交談」。

但多數家長認爲真正的關鍵其實還是在「培養環境」,且孩子是否對語言有興趣、是否持續接觸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家庭中沒有全美、半美環境,或孩子會自律學習,一樣被打回原形」、「有啊!周遭就有幾例了!英文學習持續努力很重要!就算栽培到高中畢業,大學四年吃喝玩樂後,英文直接打回原形囉」、「不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嗎?把一個孩子丟去美國市區,三個月他的美語哪裡可能比在臺灣學十年美語還好?語言這種東西要看使用環境,如果家庭的環境沒有讓孩子有使用的機會,學50年也學不起來啊」。

不過也有人分享不同看法,直言:「是有聽過念康橋、康乃爾一路上去到國外念大學,回臺灣做外送,媽媽氣得要死」、「很多啊,因爲家長都以爲錢丟下去、成績就會起來,英文就會跟老外一樣嚇嚇叫」、「基本上從小就上全美幼兒園,英文是不會差到哪去,因爲基礎打得好,除非到國小或是國中有中斷英文學習,纔有可能」、「不太可能,我小孩讀全美,每學期有兩次的成果展,每次成果展時看到每一個的英文程度都很不錯,班上共18位小朋友,每一個英文程度都很不錯,且在休息時間小朋友玩遊戲時,都是用英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