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高跟鞋的錯!拇趾外翻「年輕族羣激增」 醫點名3類人要小心
▲拇趾外翻有年輕化趨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近年來,拇趾外翻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民衆抱怨「鞋子穿不下」、「腳趾卡卡很難受」。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指出,傳統上大衆常將此問題與女性穿高跟鞋連結,但臨牀觀察發現,年輕族羣甚至男性患者比例明顯上升,顯示拇趾外翻與體質、遺傳及足部結構異常有更密切的關聯。
洪煒竣分享,門診中曾接診一名年僅25歲的女性患者,早在高中時就發現穿鞋常摩擦拇趾,導致紅腫與不適,但因未影響行走而未積極處理。直到近年從事物流理貨工作,長時間站立與搬運造成腳部負擔,疼痛逐漸加劇,下班後經常喊痛,最終不得不接受微創截骨手術矯正。
同樣有拇趾外翻的患者母親則因職業可穿拖鞋,即使已有變形,日常生活不受太大影響,因此尚未考慮手術。這對母女的對比凸顯,相同的體質與疾病,在不同年齡與職場型態下,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生活困擾與就醫選擇。
▲拇趾外翻發生原因有很多。(圖/資料照)
另一名76歲女性患者則屬於長期忽視、惡化的典型案例。多年來她的拇趾持續變形,腳掌側邊長出厚繭,腳趾間擠壓重疊,走路時不僅疼痛,步態也明顯不穩。長年下來,她甚至需仰賴輪椅代步,最終在家屬陪同下就醫,經評估後安排進行微創手術。
洪煒竣強調,這些案例雖同源於拇趾外翻,但因年齡、職業及個人接受程度不同,導致治療時機落差極大,「愈年輕發現、愈早處理,對足部結構保護就愈完整;若拖太久,常已導致中足壓力集中、其他腳趾變形,甚至引發關節炎。」
醫師表示,拇趾外翻嚴重程度可透過X光判定,當外翻角度變大併合並紅腫、行走不穩或穿鞋困難時,就應考慮手術介入。目前常見的微創截骨手術僅需4個小孔完成骨頭切割與鋼釘固定,手術時間約1小時,術後住院1至3天,約2至3個月可恢復正常步態。
洪煒竣提醒,拇趾外翻不只是外觀問題,更關乎行走能力與生活品質,呼籲民衆若出現穿鞋卡腳、紅腫疼痛或走路不穩,應及早尋求骨科診斷,避免小病拖成大困擾。腳掌是身體的地基,若長期歪斜不補救,最終恐造成難以逆轉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