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讓你去 太魯閣封山被罵翻 專家提避險考量

太魯閣燕子口邊坡崩塌,立霧溪水被堵住,形成與路面齊高的堰塞湖。(公路局提供)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邊坡17日發生坍塌,導致燕子口附近形成堰塞湖,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不僅宣佈封園,也一併停發南湖大山、合歡山入園許可,一度引發山友不滿,認爲下游地區的燕子口有狀況,爲何一併管制上游?高山醫學專家王士豪認爲,封山不是因爲山區有危險,而是「出了事沒人可以救你」。

高海拔醫學專家、急診醫師王士豪在臉書分享長文,直指山難救援資源有限,封園其實是合理避險。

他強調,臺灣「開放山林」之所以成功,讓這麼多民衆享受山林之美,就是因爲臺灣建立了完善的山區救援體系,甚至「只要你有合法申請,這個服務(山區救援)還是免費的」。

但政府的山區救援,其實屬於稀缺資源,而資源就那麼一套。王士豪說,當立霧溪在燕子口附近形成堰塞湖,該狀況有可能形成潛在、巨大天然災害,這時候就需要把資源優先部署在燕子口周邊。

「天災發生當下,沒辦法把資源保留在合歡山區、南湖山區的山難救援,因此,暫時關閉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所有登山步道,完全合情合理且合法,尤其這幾天預報連續大雨」。

王士豪呼籲喜愛登山的朋友們,先暫時忍耐一陣子,互相理解、體諒政府。當這次災害平緩後,資源部署迴歸,大家就可以重返山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