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勝唏噓 亞洲球后登出足球人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爆發女足球員抽血爭議,教練周臺英(左)向受害的球員道歉。(範揚光攝)

無所畏懼的強勢霸氣,成就了綠茵上的「亞洲球后」周臺英。然而,也正是強勢作風,致轉任教職後的她深陷抽血風波且近乎身敗名裂。眼看這位臺灣女足的歷史第一人宣告:「我的足球人生已告一段落。」對關心她的足壇人士或仰望她的球迷而言,實在不勝唏噓。

現年61歲的周臺英,早在1980年代就是木蘭女足的看板球星,先後加入西德、日本俱樂部,都曾幫助所屬球隊奪冠,是臺灣女足的旅外先驅者,並在1991年首屆女足世界盃助中華隊打入8強,歷史成就迄今無人能夠超越。

因此,22年前師大女足成軍,由周臺英出任創隊教練,2005年接掌中華女足兵符時,很多球員都以能被這位傳奇球星指導爲榮。儘管周的個性正如她在這次公開信坦承,不善於說話與表達關心,又或許太過嚴厲,但在傳統的領導關係中,不合理的訓練是磨練,有種威嚴或距離感也未必不好。

然而,訓練或比賽指揮調度也就罷了,參與各種學術研究,即使是爲了透過運動科學提升球員表現,過程中諸如抽血等侵入式檢測手段,有太多涉及學術倫理與人體實驗等紅線,所有權利義務都必須清清楚楚告知受試者,所有程序都得按規定進行。強勢要球員參與又欠缺雙向交流,終於造成這次憾事。

特別是當去年11月28日受害球員勇敢揭發抽血案時,周臺英沒能及時體會球員的痛苦,一時衝動將球員叫到研究室痛罵而遭錄音蒐證,終成爲被調查小組認定爲校園霸凌的鐵證,近日經各大媒體報導,更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周臺英在道歉信中寫道:「我從未想過,自以爲善意的出發點,會在過程中對你們造成這樣的傷害。若沒有良好的溝通與傾聽,再多的付出也可能被誤解,甚至讓你們失望與難過。」凸顯出「我是爲你好」的主觀認知,可能會造成他人壓力、傷害,甚至觸法,當亞洲球后登出足壇,爲人師表者也應引以爲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