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三寶任意穿越馬路 基隆加裝「彈性護欄」阻違規
基隆市在仁一路、明德一路等路段設置雙柱型護欄,從交通工程層面,減少行人違規的發生機率。(張志康攝)
依基隆市警察局交通隊的資料顯示,基隆今年以來發生的行人事故中,肇因歸責於行人的案件就佔了3成。爲此,基隆市政府近日也在仁一路、愛九路口的中央設置了「雙柱型全阻隔式彈性護欄」,以交通工程的層面,主動避免憾事發生。
基隆市交通隊交安組長楊弘亮表示,從今年1月1日到3月24日,基隆市共發生了93起與行人有關的交通事故,其中,肇責在行人的事故就有34件,超過總數的3成,甚至接近4成。爲此,市府目前在七堵區明德一路及市區的仁一路,設置了「雙柱型全阻隔式彈性護欄」。
其實這兩個路段原本就設置有俗稱「棒棒糖」的中央分隔柱,但對於行人來說,阻攔行人違規穿越道路的效果幾乎爲零。在雙柱型護欄設置後,行人任意穿越道路的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有民衆表示,基隆不少長者本來就習慣任意穿越馬路,無視交通號誌或交通標線都是常態,從2023年1月,市府推動「行人友善」政策以來,雖然有效地減少了與行人有關的交通事故發生比例,但不少用路人也反映,取而代之的則是行人違規更肆無忌憚。
爲此,基隆市政府去年底就多次強調,將針對行人違規樣態加強宣傳及裁罰。但裁罰畢竟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減少行人交通事故。爲此,市府透過交通工程解決行人違規多發的路段,「雙柱型全阻隔式彈性護欄」就是其中一項利器。
市府交通處表示,雙柱型全阻隔式彈性護欄每公尺的造價約7500元,因爲從視覺上從道路分隔線阻斷了穿越道路的動線,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行人違規的發生。除了現有的兩個路段外,目前也評估是否在正進行人行環境改善工程的光明路設置,後續也持續與交通隊合作,滾動式評估及調整市區各路段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