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除預警封太魯閣大橋!花蓮縣府緊盯水位變化:目前穩定
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邊坡17日崩塌形成堰塞湖,目前湖水位距壩頂還有4.8公尺。(公路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邊坡17日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壩底滲流至下游,公路局憂心下游溪水上漲恐危及太魯閣大橋行車安全,已做好封橋準備。縣府建設處表示,經監測立霧溪下游水流跟水位正常,沒有高漲情況發生,會持續觀察並與公路單位保持密切聯繫。
燕子口堰塞湖壩高約270公尺,總蓄水量約230萬噸,目前水量有175萬噸,由於湖水持續從靳珩隧道溢流至中橫公路魯丹橋再泄至立霧溪,加上壩底陸續有水滲流,整體湖水量持續變少,水位也沒有上升,仍距壩頂約4.8公尺。
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邊坡17日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壩底滲流至下游。(公路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花蓮工務段因應燕子口堰塞湖若發生溢流後,可能造成立霧溪水上漲,影響沿線橋樑安全,考量臺9線用路人車安全,除派員持續在高處觀察河川水位變化,也備妥封橋設備,必要時不排除在太魯閣大橋南北端(臺9線168K+391、169K+209)實施封閉車道。
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指出,立霧溪屬縣管河川,已派員在錦文橋以下的河段展開水位監測跟監視,目前水量跟水流正常,沒有高漲的情況發生,不過建設處會持續透過影像觀測,也會有人員去現場巡視。
他說,以現階段的水流狀況來看,錦文橋以下的立霧溪下游河段河道寬度較寬闊,依照目前的水量體積,預估大水過了錦文橋後,河牀面上的水位大概會有2公尺的涌高,不過立霧溪堤防高度近5公尺,應該不太會有溢堤的情況發生。
鄧子榆說,錦文橋17日晚間已預警封橋,太魯閣大橋距離錦文橋有段距離,目前還沒有封閉,且目前水位還沒有特別上漲,但縣府會持續跟公路單位保持聯繫,若發現水位有很明顯的上漲,就會立即啓動相關的預警性封閉或是展開相關機制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