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年輕也不算老,50歲一定要做的四種健康檢查!到了60、70歲呢?

在進入中年後,意味着要適應相對衰弱的身體,透過疾病預防和健康生活方式,讓身體狀態保持比實際年齡更小的生理年齡。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陳宜伶 編譯

現代社會邁入超高齡時代,英國《衛報》日前特別拆解出50 、60 、70歲這三個階段——應該做哪些事、進行哪些健康檢查,才能真正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

50歲不再年輕,但也不算老,身體可能開始出現一些小警訊,提醒我們注意日常生活習慣。體力不如前,腰痠背痛、睡不好成爲常態,甚至朋友聚會也從聊工作,變成聊「哪間診所、哪個醫生比較厲害」。

這些生理變化難免讓人感到吃力,但美國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老化研究中心主任勒布拉瑟(Nathan LeBrasseur)指出:「年齡其實是有可塑性的。」換句話說,我們是可以主動掌控老化過程的。

因此,想要延年益壽,重點在於提早預防、主動檢查。

50歲該做哪些健康檢查?

美國癌症協會(ACS)建議:40歲以上每年應定期接受皮膚癌篩檢,也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大腸癌檢查、乳房X光攝影(乳癌檢查)、肺癌與攝護腺癌檢查等。

英國的國民健保(NHS)提供40至70歲、無重大慢性病的民衆做免費健康檢查,包括量測血壓、膽固醇、糖尿病等。

臺灣健保亦提供免費成人健檢和癌症篩檢,年滿40歲的民衆可每3年享有一次健保免費成人健檢,另有針對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的四大癌症免費篩檢,適用對象依年齡與風險條件而異。

.乳癌篩檢:40至74歲女性,每兩年可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女性,每三年可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大腸癌篩檢:50歲以上民衆,每兩年可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每年可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

勒布拉瑟醫師強調,心臟健康是關鍵,再來就是注重飲食與運動習慣。多吃蔬果、全穀類、健康油脂與低脂肉類,有助於維持健康。而運動則不能只有單一種類,最好能兼顧耐力、有氧、柔軟度與平衡感。

60歲該做哪些健康檢查?

聖路易大學高齡醫學副教授桑福德博士(Angela Sanford)提到,60歲後記憶力會隨年齡下降,健忘、處理事情變慢、難以一次做多件事,都是很常見的現象。如果擔心健忘,建議可以做認知功能篩檢測試。

衰老的速度與方式因人而異,但多數人過了60歲,可能會出現跟骨頭關節相關的病症,例如類風溼關節炎等,導致平衡感變差,走路速度變慢,也因爲免疫力開始下降,更容易出現感冒、身體感染髮炎等狀況。

研究也顯示,60歲以上族羣有40%到50%的人表示睡眠品質變差。對此,桑福德博士建議,60多歲的人應該注意定期做血液篩檢,並且每年做一次眼科檢查,並固定回診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行其他預防性健康篩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老化與健康中心主任絲拉克(Jennifer Schrack)也指出,平常儘量多活動、增加社交互動,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也是健康老化不可或缺的一環,讓我們的身體、心情和社交關係都維持在一個穩定的、能自主生活的狀態。

70歲該做哪些健康檢查?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老年醫學主任拉克斯博士(Mark Lachs)指出,隨着年紀來到70歲,行動力下降、平衡能力變差等情況會越來越明顯,健康問題如關節炎、高血壓或睡眠障礙,也成爲這個年齡層的常見挑戰。

現代人的70多歲和過去大不同。許多現代70歲族羣的生活情境,其實跟過去60歲時纔會經歷的情況相似。他們退休時間更晚、普遍活得更久,很多人也正在享受當祖父母的樂趣。

史丹佛長壽中心主任黛博拉·卡多(Deborah Kado)博士表示,70歲後,建議定期檢查骨質密度與身體功能,特別要檢查行動能力,看看日常走動會不會有跌倒風險。

專家表示,運動很重要,任何適度的心血管運動都會有幫助。除了養成適度的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每晚擁有7至9小時的充足睡眠,都是促進健康老化的關鍵。飲食方面,也應多攝取蔬菜、全谷等植物性食物,少吃紅肉與加工品。

不少70多歲的人已經跟孩子、孫子女培養出深厚且有意義的關係,但可能忽視了去認識新朋友的重要性,專家指出,培養新的關係,也可以改善許多70歲族羣在晚年所面臨的孤獨與寂寞,也能讓生活更有重心與意義。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Mayo Clinic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週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一週外食3次,竟能延緩老化?退休族必知的3個午餐新習慣

一滑手機就廢掉整天?科學家實證5種「戒手機」方法,終於能停下來

聽見主管說「你是整個公司最優秀的」,她才意識到自己毀了職涯

爲何有些人說話總是很有條理?會不會用「框架思考法」是關鍵

還沒40歲就被說有老態⋯營養師教你遠離10大顯老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