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黃色信封法案” 外資威脅撤出韓國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據韓聯社、《中央日報》等韓媒7月30日報道,韓國國會正加快審議被稱爲“黃色信封法案”的《工會法》第2、3條修正案。由於法案涉及擴大“僱主”責任範圍、限制企業針對罷工行爲提出索賠等敏感條款,韓國國內外商界罕見地發出一致反對聲音,擔憂這會撼動勞資秩序,削弱該國的投資吸引力。

“黃色信封法案”由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主導推進,旨在打破長期以來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雙軌勞動市場”結構,強化對外包工人權利的保護。主要內容包括擴大“僱主”定義至“對勞動條件具有實質支配權的非合同方”,賦予分包工人集體談判權,限制企業對罷工提起損害賠償訴訟,新增未參與協商的管理層追責條款。

韓國產業界對此深表憂慮。韓國經營者總協會聯合汽車、造船、建築、半導體、電池等主要行業團體發表聯合聲明,強烈敦促叫停立法。聲明稱,韓國製造業普遍依賴多層級外包協作體系,法案若引入原承包商連帶法律責任,將迫使原承包方長期面臨訴訟與刑責風險,嚴重干擾企業正常決策。韓國經營者總協會副會長李東根警告稱,法案可能引發連鎖罷工,破壞原有產業生態,動搖韓國製造業基礎。

外國在韓商會也表達強烈憂慮。韓國美國商會主席詹姆斯·金指出,靈活勞動制度是韓國吸引外資的重要優勢,而該法案“在缺乏與產業界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倉促推進”,只會加劇監管不確定性,影響美國企業對韓投資意願。韓國歐洲商會也批評擴大“僱主”定義和法律責任“模糊且危險”,恐致經營者被普遍視爲潛在違法者。對法律風險敏感的外資企業或將因此撤離韓國,轉向監管更清晰的市場。

該法案預計將於8月4日提交國會全體會議表決,若順利通過,將於明年2月正式生效。面對持續升溫的反對聲浪,總統室方面表示,法案設有6個月緩衝期,其間將廣泛收集意見並協調執行細節。韓國勞動部也將成立專家小組,制定實施指引,防止落地初期產生混亂。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也同步推出一系列旨在提振投資的“獎勵政策”。李在明總統近日連續會見大型集團總裁和企業負責人,就《商法》《刑法》《特別經濟犯罪加重處罰法》等涉及“瀆職罪三重適用”的條款展開討論,並就放寬乃至廢除相關規定達成共識。

總統室政策室長金容範表示,李在明希望通過制度改革迴應企業對檢察機關“濫用職權”的擔憂,爲恢復民間投資信心提供製度保障。

韓國“每日經濟”網稱,此舉是爲應對“黃色信封法案”在商界引發的越來越大的反對聲,李在明拿出的“胡蘿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