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退休金!69歲婦錢包只放一千元就安心 靠「年金+肌付金」過老後生活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洪菱鞠/綜合報導

在無現金支付盛行的今天,年輕族羣越來越習慣使用信用卡、行動支付等交易,但對不少中高齡者來說,攜帶現金依然是生活中的安全感來源,不過現金帶太多可能造成心理負擔以及不必要的支出。日本精神科醫師保阪隆在其著作《精神科醫生教我50多歲如何過平靜的生活》中,提醒現金主義者應建立簡單又實用的理財策略,讓退休後的生活更有保障。

保阪隆建議,從精簡金融帳戶開始,例如把多個銀行帳戶整合成一家主力銀行與一家郵局帳戶,若有證券戶也儘量一併整並,不但方便資產管理,也利於未來的資產繼承與融資。此外,也呼籲年長者建立資產總覽表,詳細記錄銀行名稱、帳戶、保險資訊與存放位置,投資內容也應納入,每年更新1~2次,有助於清楚掌握老後財務全貌,避免日後陷入經濟困境。

不過,真正導致財富流失的,往往不是投資失利,而是「面子消費」。保阪隆指出,許多年長者會因爲「錢包有足夠現金才安心」的心態,帶了太多錢出門,反而更容易在非必要場合請客買單,這種爲了維持形象而花錢的行爲,若成爲習慣,長期下來將大幅消耗退休資產。

爲此,他分享一位69歲女性的例子。這位女性堅持只用年金生活,不動用退休金,平時錢包裡最多不超過5,000日圓(約新臺幣995元),也不攜帶信用卡,但她在隨身的卡夾中藏有2萬日圓(約新臺幣4000元)的「肌付金」作爲緊急備用資金,5年來僅用過2~3次,心理上有了「備案」,就能安心生活,不怕突發狀況。

所謂「肌付金」,源自過去旅人會將現金縫進衣物內備用的習俗,如今則可簡單地將一筆應急現金藏放於錢包以外的安全處,平常不動用、也不計入日常開支,就能防止因心情高昂而不小心揮霍。

保阪隆強調,現金主義並不代表缺乏理財能力,反而能透過制度化與自律實踐,打造更平穩且安心的老後生活,少帶一點現金、但有備無患地準備「肌付金」,讓人既能有安全感,又能遠離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