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煩政治煩錢包 港人更憂鬱 調查指成年人逾1成嚴重
最新調查發現約1成受訪成年港人出現嚴重抑鬱徵狀,過去9年增約2.5倍,壓力主要來自經濟、工作、家庭及身體。(中通社資料照片)
香港人憂鬱指數再創新高,最新調查發現約1成受訪成年港人出現嚴重抑鬱徵狀,過去9年增約2.5倍,其中18至24歲最嚴重,24.2%有嚴重抑鬱徵狀。導致港人憂鬱的壓力主要來自經濟、工作、家庭及身體,疫情或政治的壓力相對上已經消退。
明報報導,香港心理衛生會公佈去年5月至11月透過「病人健康狀況問卷-9(PHQ-9)」訪問近3000人,發現約1成受訪成年港人出現嚴重抑鬱徵狀,過去9年增約2.5倍,其中18至24歲最嚴重,24.2%有嚴重抑鬱徵狀。
據報導,心理衛生會2012年起每兩年做抑鬱調查,2022年因疫情暫停,延至去年5至11月進行,透過網上和街站訪問2904名年滿18歲港人,填寫PHQ-9評估抑鬱和焦慮徵狀,以27分爲滿分,10分或以上屬中度抑鬱,滿15分屬嚴重抑鬱。
報導稱,調查發現,25%受訪者屬中度或嚴重抑鬱,較2014年的11.8%增近1.2倍;其中嚴重抑鬱者,也即需要接受專業治療及輔導的人士有11.1%,與2014年的3.2%相比更增約2.5倍,均爲調查以來最高。
以年齡層劃分,18至24歲羣組平均爲9.7分,44.5%屬中度或嚴重抑鬱,遠高於其他年齡羣組,嚴重者佔24.2%,主要壓力來源爲學業,其他年齡層平均分介乎4.18至6.78分。
心理衛生會助理總幹事黃敏信稱,不論有否新冠疫情,港人近年抑鬱亦趨嚴重,料與社會競爭增加等因素有關,建議大專院校引入精神健康急救課程作爲必修科,加強學生預防意識。
報導指出,黃敏信建議,港府參考外國設立情緒資源中心,讓企業或學校聯絡索取推廣精神健康的資訊和資源,以及整合港府現有資源加強預防和教育。對於政府擬於今年在地區康健中心推出精神健康篩查,他認爲有助及早察覺有需要者,建議下一步擴至網上篩查,配合支援熱線和網上輔導等配套。
香港心理衛生會總幹事程志剛說,年輕人對前景感到迷茫的現象,會隨着社會發達愈見明顯。這次調查受訪者中近3成是照顧者,結果顯示照顧者的整體精神健康比非照顧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