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更新》花蓮光復水災14人罹難 仍有34人失聯
花蓮光復水災目前仍未復原。(中時資料庫)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25日)上午9時舉行第12次工作會報,樺加沙颱風截至上午10時,死亡人數爲14人,受傷52人,失聯34人,消防署也提及,很多住戶門窗都遭土砂堵住,這是清查速度較慢的原因。
經濟部次長賴建信指出,原本死亡人數是14人,但上午9時15分接獲新增1死的通報,因此最新統計的死亡人數爲15人,中午後又下修爲14人。
消防署表示,目前有7縣市的消防人力投入救災,從災害發生至今已救出633人,受傷有52人,失聯人數31人。消防署解釋,很多家戶屋內、門口被土砂堵住,在清查失聯名單時,要破壞門窗、與清除土砂,失聯的清查會比較慢。
光復鄉水災目前正在進災後復原。(中時資料庫)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一般災情總計594件,已處理256件,處理中338件。全國曾停電1萬7009戶,待修復190戶,預計9月25日晚間11時完全修復;停水3768戶,待修復3768戶;市話中斷1431戶、已修復1342戶、待修復89戶。
農業部報告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高度200公尺,總蓄水量9100萬噸,約3萬6400個游泳池。溢流後高度降至120公尺,蓄水量2300萬噸,約9200個游泳池。湖區水位計已於23日沖毀,已申請空勤總隊直升機協助載運安裝人員,視天候狀況適時重新架設水位計。
農業部強調,壩體及周圍地質仍不穩定,且集水區上游持續降雨沖刷壩體,仍維持堰塞湖紅色警戒。
另因應馬太鞍橋沖毀,公路局已規畫替代道路供用路人通行,並研擬後續搶修策略。替代道路方案:一般車輛替代路線改由省道臺11線轉檯11甲線接臺9線;小型車替代路線改爲花46線-箭瑛大橋-193線-臺11甲線。
公路局初步搶修策略短期以涵管便道緊急通行,預計以溪水稍退2周內(10月15日前)完成爲目標;中期設置鋼便橋提升安全,預計於2026年2月完成;長期橋樑復建,預計2026年底完成單向建構,2027年全橋改建完成爲目標。
衛福部報告至上午7時止,實際開設收容處所計花蓮縣、臺東縣2縣市、計9鄉鎮市區,共開設12處收容處所,收容575人。至於馬太鞍溪堰塞湖疏散撤離情形,花蓮縣光復鄉、萬榮鄉、鳳林鎮共疏散撤離4183人、收容安置11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