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美國代理人的黨主席
(圖/本報系資料照)
這些年來我不時批評國民黨,事實證明該黨扶不上牆,我指名針對過的國民黨人都是害黨誤國的貨色,現在已經連基層選民都知道毛病出在哪裡,知道光是躺平等民進黨自潰根本行不通,不自強就永遠有未爆彈等待爆發。
國民黨長期被「臺派」壓制,拿香跟拜,也始終未曾走出「反共」意識形態,混吃等死的狀態符合地方派系的選舉利益,也符合美國利益,就是不符合臺灣利益。
93軍人節,藍營立院黨團跑到日本國會去蹭一波,請問你們在慶祝什麼?與前殖民主大團圓?軍國主義懷舊?當前國民黨失魂忘史,也相當符合日本利益。
大罷免過關後,整個黨就開始飄了,以爲「無敵星星」可以撐到2028。從這個角度看,盧秀燕不選黨主席是聰明的,「盧主席」要不就得選擇當一柱「改革箭靶」,要不就得患上「爛泥症」,就算民進黨不予以糟蹋,黨內各種刁難與糾纏也夠嗆。
地方派系就是不想改革,原因也不難理解,選舉是真金白銀的考場,「考古題」是固定的,黨中央若拋出固定題型之外的改革難題,地方不知道要花多少資源讓選民接受新路線。這意味着下屆黨主席若有心改革,主要是爭取基層選民的廣泛認同,成功了纔有號令諸侯的令牌,否則不會有好下場。
另外就是親美派,大家都不要假裝美國不會介入黨主席選舉,對美國而言,死的國民黨,就是好的國民黨,在野黨必須成爲一個讓美國可以靈活利用的組織,否則會給美國意外,成了「麻煩製造者」。
這也是郝龍斌或趙少康被認爲是安全牌的原因,誰看不出來,美國順民朱立倫想交棒的人是「郝康」呢?換言之,「郝康」的路線,就是朱立倫的路線。
我不提羅智強,因爲羅的表現是志在參選,爲立院年輕世代刷存在感,感覺不到他有心改個國民黨。然而,即便如此,羅也強過「朱郝康」親美三人組。
對北京而言,下屆國民黨主席是誰不能說不重要,但就算親美派繼續掌權,影響也不大,因爲既定的統一路線應該已經確定了,臺灣政黨只能影響統一模式是舒坦一點,還是痛苦一點。
相信大多數藍營選民與我一樣,希望看到國民黨改變,只可惜偏偏,「改變」一向是國民黨做不到的事。沒人能保證活的國民黨是好的國民黨,但至少有勇氣舉起改革大旗的人,讓人有改變的盼頭。
改革者只有兩個,個人支持鄭麗文,不支持張亞中,是因爲後者學者出身,太講究原則,這樣的人很難玩好政治。爲此,我得再一次爲季麟連等將軍們按贊,你們還記得「復興」二字,在這個黨裡算是很難得的存在。鄭麗文選不上是正常,選上是奇蹟,而多數藍營支持者都想看到奇蹟出現。(作者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