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AI取代 張忠謀建議年輕人把握兩大重點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物聯網(IoT)與人工智慧(AI)將大舉改變未來科技發展與人類日常生活。 記者曾學仁/攝影
原文刊於2019年6月5日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物聯網(IoT)與人工智慧(AI)將大舉改變未來科技發展與人類日常生活。他並預言,未來25年內,很多職業將被AI取代,導致失業率增加,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很嚴重的狀況。
臺灣資訊科技(IT)產業正在轉型,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今日舉辦「臺灣IT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講座,邀請張忠謀發表演說,探討臺灣科技業新路。
張忠謀表示,未來物聯網將會改變我們日常生活,「 我預估,20年後你們身上會有很多感測器」。他認爲,未來每個人身上的感測器,將用來量血壓、心跳等生理數據,相關資料隨時會傳回醫院, 一旦有什麼異狀,就響起鈴聲。
張忠謀強調,「這不是不可能,就像20年前參加演講都沒有翻譯機,現在只要帶着手機,裡面就有很多翻譯軟體。」
AI方面,張忠謀預估,未來25年內,很多職業將被AI取代,導致失業率增加,「這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很嚴重的,好不容易讀書唸到大學畢業,但是20年後可能會失業」。因此,張忠謀提出兩大重要方向,第一,運算(Computing)實力,第二是資料蒐集。
張忠謀表示,最近MIT(麻省理工學院)新設立「College of Computing(運算學院)」,是個跨學系(Interdiscipline)的學院,原本機械、電子、電機等系所都可以來運算學院修習運算課程,相當於運算是各系所的通識課程。
他認爲,5G、AI的基本都是運算,因此加強自己在運算的實力,是對抗AI搶飯碗的不二法門。
張忠謀說,在AI、物聯網時代,資料很難被取代,最近很多人、甚至是美國政府反對臉書等大型企業進行資料蒐集的行爲,「你可以支持反對大公司蒐集資料」。
他指出,AI要能夠實際應用,預言未來成功的AI小公司會比現在還多, 有了AI創意會比較容易、也比較能夠頻繁的發生,「沒有創意的創業,通常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