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保三!中研院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2.93% 判斷臺灣關稅落點在這裡

今年經濟成長不只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臺幣匯率走勢也率動出口動能表現。(路透)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今日發佈最新經濟預測,儘管對面對美國對等關稅不確定性,以及臺幣升值走勢擴大,但因今年上半年拉貨潮效應帶動出口,因此僅微幅下修2025年經濟成長率到2.93%,較去年12月預測值3.10%,下修0.17個百分點。中研院表示,今年經濟情勢靠上半年出口暢旺帶動,但下半年經濟能動鈍減。

至於美國對等關稅即將揭曉,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合聘研究員林常青說,原先預估臺灣對等關稅稅率落在15至20%,但從越南談判結果,外界認爲關稅風險可控,如果臺灣與美國談得不錯,有可能落在10-15%,但重點仍在232條款的半導體關稅,因臺灣產業與美國高度互補,可以正面樂觀看待。

由於美國對等關稅尚未定案,國際間不確定性升高,加上匯率變數,林常青表示,此次2025年經濟成長率2.93%預測情境是對等關稅15-20%,匯率設定在29元左右,以及美國232條款部分列入免稅範圍。

整體2025年經濟預測區間介於2.54%到3.17%。其中最差情境假設對等關稅落在20%,232條款關稅也達20%,且新臺幣續升值,落在28元價位,經濟成長將降至2.54%。最佳情境則是對等關稅10%,且較其他競爭國好,則經濟成長率可達3.17%。

中研院今天預測2025年的經濟成長率爲2.93%,較去年12月預測值3.10%下修0.17個百分點。其中國內需求與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之貢獻,分別爲1.71個百分點與1.22個百分點,其中國內需求中的固定資本形成貢獻1.44個百分點,爲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

林常青以「氣象乍好,審時度勢」形容今年景氣,「氣象乍好」是因爲對等關稅效應,美國客戶端提前拉貨,因此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達到5.48%,電子及資通產品前5個月以新臺幣計價的出口年增率高達37.22%;但上半年需求已經反映,上半年暢旺,下半年則動能趨緩,加上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以及最近新臺幣升值變數,因此接下來要「審時度勢」,產業要重新思考新的關稅及匯率下,如何更有韌性。

物價方面,中研院經濟所估2025年CPI爲1.85%,較上次預測2.02%下修0.17個百分點。中研院經濟所指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因食物類、房租及醫療保健服務等價格持續偏高,1至5月較去年同期年增2.04%,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第一季由於地緣政治影響,推升大宗原物料價格,但5月因原物料價格回落及新臺幣升值使PPI年減4.30%,平均前五個月較去年同期微幅增加1.45%。儘管新臺幣升值有助於抑制進口物價,但在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加劇全球貿易壁壘情勢不確定情勢下,倘若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企業爲因應成本壓力,可能將部分成本反映至終端售價;此外,政府水電價補貼政策恐難長期維持,通膨風險仍須密切關注。

展望下半年,中研院經濟所認爲經濟情勢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美國貿易政策變化無常,全球貿易環境持續籠罩在高度不確定性之中,不僅影響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市場分化,也加劇對全球經濟前景與金融市場穩定性的擾動。此外,地緣政治風險持續,氣候變遷以及全球貿易壁壘等變因皆可能推動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增添全球通膨走勢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