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外界雲霧 尋求合作共贏——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掃描
參考消息網6月27日報道 (文/毛振華 白佳麗 李亭)6月24日至26日,渤海灣畔的天津迎來盛會,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在此舉辦。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餘名嘉賓齊聚一堂,在觀點的分享與碰撞中,把握全球經濟脈動與產業變革浪潮,描繪出以智能、綠色、融合等關鍵詞爲底色的發展新徵程。
爲全球經濟注入確定性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陰霾,以關稅爲武器的貿易霸凌愈演愈烈,不少國家深受其害。探尋可持續發展新方向,達成務實合作,爲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注入確定性,是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嘉賓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
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不無擔憂地指出,長期以來,貿易增速約爲全球經濟增速的兩倍,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貿易戰、關稅戰此起彼伏,嚴重衝擊多邊貿易體制。
“我們必須回到‘對你們經濟好就是對我們自己經濟好’的雙贏共贏理念當中去。”博爾格·布倫德認爲,而不是執着於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
在全球經濟版圖中,新興經濟體是重要一極。2024年,新興經濟體爲世界經濟復甦提供了超過一半的動力。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在穩定全球經濟增長中被寄予厚望。
“作爲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區,亞洲推動全球60%的經濟增長,中國貢獻了其中一半,並且在衆多創新、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方面處於前沿。”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樑錦慧說。
當前,中國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潛力吸引着全球投資者的目光。“中國市場廣闊,產業基礎雄厚,爲我們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總裁尹正說。深耕38年來,中國已成爲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最重要的供應鏈基地之一和四大研發基地之一。
展望未來,在全球經濟重構的背景下,需要更好地兼顧效率與公平。在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聯席主席,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看來,“全球化即本土化”可能是答案,即在關鍵市場和地區建立本地產業鏈,覆蓋產業投資、生產製造、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
新興技術智領產業未來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發佈《2025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這些新興技術有望在三至五年內取得實際成效。其中協同感知、生成式水印等人工智能相關新技術當仁不讓排在前列。與會者也在論壇上介紹了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如何驅動產業在未來快速升級。
作爲全球化信息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近些年,東軟集團持續加強軟件與各行業融合的探索。在汽車領域,合作範圍涉及全球50餘家主流車企、1800多款車型,積極賦能中國車企包括新能源車企出海。“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合作才能成就未來。”東軟集團總裁蓋龍佳說。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2025年技術與創新報告》指出,203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8萬億美元,大約相當於德國經濟的規模。這其中,中國人工智能尤爲令人矚目。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佈的報告中,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
“人工智能作爲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不僅通過效率提升促進經濟增長,更在重構產業生態、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帶來深遠影響。”賽力斯集團副總裁康波說。他介紹,賽力斯汽車通過感知訓練迭代,有效提升了車輛的主動安全水平、全方位防碰撞能力。
以電力高空作業救援爲例,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分公司探索“無人機+小飛人”救援模式。在演練中,無人機率先升空,投放導引繩,被稱爲“小飛人”的“智能電梯”旋即攀升,救援人員隨即沿梯而上解救被困人員,救援時間從過去2小時縮短至15分鐘,爲作業工人的生命安全護航。
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教授哈維爾·加西亞·馬丁內斯在會上表示,技術之“道”,始終應服務於“人”之本,這或許正是最值得期待的“新興技術方向”。
觀察世界經濟“風向”“航向”
18年前,世界經濟論壇從瑞士小鎮達沃斯走出,來到大連成功舉辦首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達沃斯論壇從此“落戶”中國,逐漸形成在大連、天津兩座城市交替舉辦的模式。
在天津有業務佈局的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看來,論壇匯聚政商學界智慧,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的交匯點,也堅定了企業以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決心。
將每年夏季達沃斯論壇設置的主題串聯,能夠從中清晰地看到世界經濟發展的“風向”與“航向”。
與中國相關的話題,一直是與會者熱議的焦點。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就有超過20場會議聚焦亞洲和中國,涵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創業生態等不同領域。
合作,始終是夏季達沃斯論壇永恆不變的主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和政治學教授傑弗裡·弗裡登說,中國是全球非常重要的經濟體,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製造業大國之一,應該與中國合作而非對抗,世界纔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