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EF:亞洲、中東和非洲是電力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大機會所在
行業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在4月28日發佈的《2025年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報告》 中預測,人工智能(AI)使用增加導致電力需求增速加快,這對企業來說既是重大挑戰,也是重大機遇。根據報告,由於經濟發展、新能源汽車、製冷需求和數據中心等因素,2050年用電量將增加75%。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全球經濟性與建模主管、報告主要作者David Hostert表示:“亞洲、中東和非洲經濟體持續發展,佔到用電量增長的很大一部分。這些地區也是電力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大機會所在。我們預計,到2035年,這些市場的數據中心用電量需求將增長6-16倍,達到260TWh。”
數據中心正在成爲最重要的新增電力需求之一,2035年佔全球總用電量的4.5%,2050年進一步上升至8.7%。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到2035年全球將需要362GW的新增發電裝機來滿足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
美國是這一趨勢中最重要的單一市場。彭博新能源財經在《美國數據中心市場展望》中分析認爲,到2035年,美國數據中心在總用電量中的佔比將從2024年的3.5%增長至8.6%,這一增速超過任何其他主要負荷類別。由於需要大量計算能力和高能耗基礎設施的AI訓練工作量激增,未來五年美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甚至可能超過新能源汽車的用電量增長。
在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全球經濟轉型情景中,鑑於更具成本競爭力以及技術成熟推動普及加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的作用不斷擴大。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84%,然後到2050年將再翻一番。到2050年,光伏、風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滿足全球67%的用電量,高於2024年的33%。同樣,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從2024年的1720萬輛增加到2030年的4200萬輛,然後到2050年幾乎再翻一番,達到8000萬輛。
隨着未來幾十年清潔電力和電氣化在道路交通中的廣泛應用,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經濟轉型情景中,到2050年排放量較2005年水平下降22%,這一軌跡與到2100年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6攝氏度以內的目標相一致,置信區間爲67%。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能源經濟性主管、報告合著者Matthias Kimmel強調,各個市場進行大規模投資和快速部署清潔能源技術對於實現真正的變革至關重要。在經濟轉型情景中,2025年至2035年可再生能源的總投資潛力接近6萬億美元,2025年至2050年爲10.55萬億美元。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應繼續利用可再生能源、儲能和新能源汽車等現有解決方案,並抓住能源供應和安全方面的新興機會。
雖然電氣化有助於到本世紀中葉將交通運輸部門的石油消耗量減少40%,但在經濟轉型情景中,由於長期燃料價格預期下降和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增加,天然氣將發揮更大作用。具體而言,2024年至2050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25%。與此同時,與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不同,在經濟轉型情景中,氫、碳捕集與封存(CCS)、清潔燃料和低碳工業流程都難以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