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疑慮擋不住救災愛心 家屬仍在等失聯6人返家
大量砂石車、水車在臺9線排隊進入街區清運污泥。記者李隆揆/攝影
花蓮光復洪災搶災第10天,災區部分街道仍堆滿淤泥、飄散異味,隨泥巴幹化,四處塵土飛揚,中央前進協調所稱7個受災村的住家清淤執行率逾8成,儘管外界一度對污泥中的病菌有疑慮,今仍有「鏟子超人」挺進災區協助清淤,而大型機具正全力開挖,因爲仍有失聯者家屬在等待消息。
光復洪災至今釀18死6失聯,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早稱,光復鄉受災的大安村、大華村、大平村、大馬村、大同村、東富村、北富村等7村,家戶災後恢復總執行率達88.14%。
實地到街區觀察,從光復車站前的中正路延伸,南北兩區有許多街道和家戶已從淤泥中解脫,灑水車上路清潔道路,民家自行細清環境,相對於災後初期的混亂,街道大致恢復秩序,人車也已熟悉交管遵行方向。
國軍、志工未停歇,他們往北移動,持續朝成功街方向清淤,該處距離車站相對遠,幾天下來許多住戶自行清淤,至今仍有多處堆滿污泥、廢棄物,空氣中除了塵土,還瀰漫着腐爛、發酵異味,仍需人力協助災民清理家園。
該處也是Fata’an 部落族人的家園,洪災發生後,部落青年自組自救會,以光復國小爲據,安置、守護族人,一撐9天接近崩潰,昨終於等到政府人員聯繫,討論接管物資、人力管理災民安置措施。
鑑於921地震和88風災經驗,爲避免被粗暴安置,導致部落文化割裂及族人精神衛生狀況受創,自救會要求縣府在研擬安置方案時,不能將災民排除在外。
儘管人數不如例假日,且外界對於淤泥經過長時間堆置、曝曬等,藏有各種病菌,擔心「鏟子超人」們可能將病菌帶回家,今早仍有志工團進入災區協助清淤,街道上也更多「迷彩大軍」持鏟進發,中央、地方政府表示,做好自身清潔工作,應不必擔心病菌傳染。
然而,包含自強路的高姓男子、武昌街林姓夫婦、佛祖街的高姓男子、黃姓女子及張姓女子,目前仍有6人失聯。
其中,林姓夫婦在風災期間到工寮收拾東西,洪災發生後旋即失聯至今,其子林先生上網求助「我們最後的期待在這裡,能不能幫忙挖一下?一輛挖土機也好,讓我們心安就好」,求助影片令人鼻酸。
民間團隊獲悉後,出動大型機具協助開挖尋人,縣府今也將佛祖街「中正路至成功街」區段納入交管範圍,僅供大型機具進入全力開挖,搜救行動持續中,失聯者家屬仍在等待消息。
光復鄉較北邊的成功街一帶,至今仍有污泥、廢棄物堆積。記者李隆揆/攝影
街區家戶持續洗清環境。記者李隆揆/攝影
佛祖街尾段、馬太鞍溪岸際一帶仍遭淤泥大面積覆蓋,大型機具昨起進駐加強開挖,搜尋失聯者。記者李隆揆/攝影
佛祖街尾段、馬太鞍溪岸際一帶仍遭淤泥大面積覆蓋,大型機具昨起進駐加強開挖,搜尋失聯者。記者李隆揆/攝影
光復車站附近部分街道、家戶已擺脫淤泥,相比災後初期的混亂、四處泥濘不堪,今人車已恢復秩序。記者李隆揆/攝影
光復鄉較北邊的成功街一帶,至今仍有污泥、廢棄物堆積。記者李隆揆/攝影
光復車站附近部分街道、家戶已擺脫淤泥,相比災後初期的混亂、四處泥濘不堪,今人車已恢復秩序。記者李隆揆/攝影
光復車站附近部分街道、家戶已擺脫淤泥,相比災後初期的混亂、四處泥濘不堪,今人車已恢復秩序。記者李隆揆/攝影
光復車站附近部分街道、家戶已擺脫淤泥,相比災後初期的混亂、四處泥濘不堪,今人車已恢復秩序。記者李隆揆/攝影
光復車站附近部分街道、家戶已擺脫淤泥,相比災後初期的混亂、四處泥濘不堪,今人車已恢復秩序。記者李隆揆/攝影
街區家戶持續洗清環境。記者李隆揆/攝影
部落青年自組自救會,以光復國小爲據,守護族人及家園。記者李隆揆/攝影
淤泥幹化後,災區四處塵土飛揚,許多人在汽車擋風玻璃上寫上「光復加油!」互相打氣。記者李隆揆/攝影
今仍有志工團挺進災區協助清淤。記者李隆揆/攝影
街區近日涌入大批「迷彩大軍」持鏟進發。記者李隆揆/攝影
光復車站附近部分街道、家戶已擺脫淤泥,相比災後初期的混亂、四處泥濘不堪,今人車已恢復秩序。記者李隆揆/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