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沒效果 Intel 擬自行發展 AI 晶片來挑戰 NVIDIA

陳立武週四表示,英特爾未來也將走向類似NVIDIA的全方位佈局。路透

英特爾(Intel)近十年來最大的失誤,莫過於在快速成長的人工智慧(AI)晶片市場中錯失挑戰輝達(NVIDIA)主導地位的機會。

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在上任後首次財報電話會議上向分析師表示,英特爾有意扭轉這個局面,但也坦言:「這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他說,將全面檢視公司現有產品,針對爲用戶執行任務的機器人和智慧代理在內的新趨勢來加以強化。

這個任務挑戰不小,因爲輝達現在已不只是賣晶片,而是從晶片、線材到軟體編譯器,整套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一手包辦。陳立武週四表示,英特爾未來也將走向類似的全方位佈局。

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則表示,短期內不會再大舉收購。他接受路透訪問時說:「我們目前的優先事項,是讓資產負債表恢復健全。」

這表示陳立武整合 AI 策略的努力,將完全靠自家資源來推動。

陳立武說:「我們正以整體性策略重新定義產品陣容,優化現有產品以因應新興AI工作負載。我們的目標,是成爲客戶首選的平臺。要達成這一點,就必須徹底改變我們的設計與工程思維,並提前預判客戶需求。」

按過去英特爾的做法,多半是讓 AI 新創公司負責開發新晶片,然後再透過收購納歸旗下。2016至2019年間,英特爾相繼收購 Movidius、Mobileye、Nervana 和 Habana Labs 等晶片公司,希望藉此打入 AI 市場。

其中 Mobileye 在自駕車領域仍維持強勁地位,英特爾也在該公司分拆上市後保留部分持股;但其他幾樁交易並未幫助英特爾在 AI 領域對抗輝達取得實質進展。

Technalysis Research 首席分析師歐唐諾(Bob O'Donnell)告訴路透:「英特爾長期以來都具備自行開發關鍵晶片的能力,因此他們迴歸自家開發路線並不讓人意外。如果他們能打造出一套合適的軟體支援,讓新晶片容易部署,那麼就還有機會──但一大前提是能做到。」

也有分析師指出,輝達的市場主導地位,加上 Amazon、Google 等大型雲端運算業者也積極開發自家 AI 晶片,Intel 要切入市場的空間相對有限。

持有英特爾股票的 Gabelli Funds 基金經理人蘇山託(Hendi Susanto)表示,從英特爾最新釋出的訊息可見,英特爾的 AI 策略將着重於執行 AI 應用功能與邊緣裝置的晶片和系統。

但他說:「這些領域雖具潛力,但其成長的規模與速度仍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