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蜻蜓 臺南棲地遭破壞挨批
臺南市新化區佛顓橋一帶溪流水域是脊紋鼓蟌重要棲地,環團指控因虎頭溪排水護岸治理工程遭到嚴重破壞。圖/臺灣蜻蜓學會提供
臺灣極爲稀有的蜻蜓物種之一,脊紋鼓蟌(Copera tokyoensis),於去年度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補助的計劃中被評估爲國家瀕危物種,但新化區佛顓橋段的護岸工程嚴重破壞棲地,環團批生態檢核形同虛設,要求立即停工;市府表示,縮小施工範圍兼顧生態保育。
虎頭溪排水護岸治理工程共分5標,新化區佛顓橋段爲其一,南市水利局表示,接到環團反映已啓動生態補償措施,施工範圍縮減並保留部分水流讓脊紋鼓蟌能棲息,也會和環團持續溝通,已安排下週會勘尋求在工程與生態間取得平衡。
稀有蜻蜓「脊紋鼓蟌」去年被列爲國家瀕危物種(NEN),左爲公、右爲母。圖/臺灣蜻蜓學會提供
臺灣蜻蜓學會表示,脊紋鼓蟌隨着開發及河川整治,近年僅零星分佈於雲林、嘉義、臺南、高雄與屏東等地,這幾年來在臺南靠近山區的鹽水溪流域主、支流發現較大族羣,去年底有蜻蜓愛好者觀察到於雲林古坑、嘉義三疊溪、中林溪流域有穩定的新族羣,但也因河川整治受到嚴重威脅。
生態調查專家吳首賢說,約10年前受樹谷基金會進行鹽水溪水域生態調查,就發現有脊紋鼓蟌的穩定族羣,這幾年林業署重視下,委託臺灣蜻蜓學會調查,並在去年正式列入國家瀕危物種,卻因護岸工程整治,棲地一再遭破壞。
臺灣蜻蜓學會秘書長李宜龍說,臺南是目前記錄到脊紋鼓蟌數量最多的,從鹽水溪上游關廟、新化、左鎮等都有,新化虎頭溪排水護岸治理工程是重要棲地之一,施工前就有生態檢核,建議優先採局部清疏等工法,但施工單位大肆開挖,市府疑未盡監督責任或承包廠商執行不當,應儘速會勘,重新討論河段治理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