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戰鬥艦不再當「小破船」 美終於找到用處了

美國海軍獨立級濱海戰鬥艦(Independence 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 「科羅納多」號(USS Coronado)的資料照。(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終於爲濱海戰鬥艦(LCS)找到了一個用途。這些被戲稱爲「小破船」(Little Crappy Ships)的軍艦,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海軍最昂貴的笑柄。

《任務與目標》軍事網報導,濱海戰鬥艦原本被設計爲快速、模組化的低成本軍艦,但卻因推進系統問題,加上和船體出現裂縫而備受詬病,其中有些甚至才服役短短5年就退役。然而,歷經20年的混亂、批評和提前退役,海軍終於將它們用在最初的任務之一,也就是掃雷作戰上。

其中特別是獨立級(Independence class)濱海戰鬥艦,它們與有推進問題的自由級(Freedom class)艦不同,問題出在船體裂縫上。不過,如今它們已經,或即將配備完整的掃雷裝備在巴林部署。現今只要靠廉價的水雷、無人潛航器和無人水面艦,便足以癱瘓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艦,而掃雷任務已成爲艦隊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除了地雷,敵軍日益廣泛部署的無人水面艦和無人潛航器也構成威脅,它們可潛伏、追蹤並如移動地雷般引爆。雖然濱海戰鬥艦的掃雷系統並不是專爲對抗這些無人平臺設計,但它們的高解析聲納、雷射探測系統和無人潛航器等感測器,卻能用以探測並追蹤這些新威脅。儘管這並非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在無人機充斥海洋的時代,這卻是海軍無法忽視的能力。

這下濱海戰鬥艦便能派上用場,美國海軍原本計劃,要爲它們配備水面作戰、反潛作戰和掃雷等3種可更換任務模組。但直到最近,它們在這些任務上的表現都不特別理想。曾有人提議,要把濱海戰鬥艦移交海岸防衛隊,用來執行緝毒任務,但它們的運作成本高,核心船員需40人,還得視任務增加,並沒有比海岸防衛隊現有的傳奇級巡邏艦(Legend-class cutters)提供更多優勢,對大多數緝毒任務來說,也顯得太過誇張。

濱海戰鬥艦的掃雷模組於2023年徹底發揮戰力,獨立級吃水只有約14英尺(約4公尺),擁有大型任務艙,最高航速約40節,並配備飛行甲板和機庫,可操作MH-60S「海鷹」(Sea hawk)反潛直升機進行空中掃雷,而這是復仇者(Avenger)級掃雷艦所無法實現的。

儘管濱海戰鬥艦多年來飽受嘲笑,但它們在掃雷任務中的表現,或許能證明自身價值。一枚1萬美元(約30萬臺幣)的地雷,便足以重創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艦艇。掃雷雖危險但不引人注目,卻不可或缺。但濱海戰鬥艦若能安全完成這項任務,或許這20年的波折終究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