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娘惹尋根記:一切都是這麼巧合
在馬來西亞檳城,有一家名爲“BIBIK’S KITCHEN”的娘惹菜餐廳,餐廳內除了精美的娘惹餐具和裝飾外,還充斥着濃濃的中國文化元素:有中國傳統的福祿壽-年年有魚年畫,還有彰顯主人家姓氏淵源的“濟陽蔡”牌匾。老闆娘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娘惹,屬僑生第五代,中文名曰“蔡麗月”。
“BIBIK’S KITCHEN”娘惹菜餐廳,陳和彬攝
從蔡麗月的玄祖(遷馬第二代)開始,她們家族便全部接受英文教育,以至於關於祖籍地的很多信息在漫長的歲月裡漸漸淡化。直到中文環境稍稍復甦的蔡麗月這一代,保留至今未曾中斷的清明掃墓和相關祭祀活動,才促使她產生了尋根的想法。只是,不擅長中文的她,對於祖籍地“漳州府海澄縣鐘山社”在哪裡,是否還有宗祠,親人是否還記得他們,等等,一無所知,毫無頭緒。
年畫/圖騰,陳和彬攝
郡望牌匾,陳和彬攝
於是,蔡麗月便將尋根的想法告知檳城文化學者林玉裳女士,並請其代爲尋找線索。時間一年一年過,林玉裳女士也愛莫能助。直到半年前,馬來西亞華僑、祖籍漳州廟兜的陳和彬先生“尋訪”檳城後,一切竟然就在巧合中自然而解。關於蔡麗月確定其祖籍地並與祖地取得聯繫的過程,林玉裳女士將其記錄下來,並以“巧合”爲記:
娘惹繪畫及器具展示,陳和彬攝
巧合中的一環,我就是那位“福建海滄一位姓蔡的朋友”。
起初,林玉裳女士提供了一張蔡麗月玄祖蔡有泰(Chua Yu Thye)的墓碑照片,及其後裔的中文名諱。之於蔡有泰何許人,彼時我並不清楚,只是從其“有”字輩及活動年代1875年-1947年,大致推斷他們可能來自鐘山蔡氏二房上厝尾派。
蔡有泰墓碑
蔡麗月家族圖像,陳和彬攝
鐘山蔡氏,歷史上並沒有沿用固定的字輩,但從明代開始,支分的三房十八派則各自有相對連貫的字輩排序,如十九世紀中後期的上厝尾派便有不少“江”、“有”字輩,同治元年和光緒五年檳城《水美宮碑記》中便各記錄了“有”字輩5人。
同期,自檳城返鄉短期居住的“有”字輩族人中有“有藤”、“有植”、“有豆”等三兄弟,他們因積極參與重修蔡氏家廟和石峰巖,而爲族人所銘記,而其部分子孫也因之留居祖地。據其後裔回憶,他們的“有”字輩祖先曾在檳城經營輪船業,擁有多艘蒸汽船。以職業反溯檳城輪船業,在十九世紀中業,果真有一位鐘山人蔡江發(Chua Kang Whuat)在檳城創有KONG HOCK 船運公司。後來蔡江髮長子蔡有格(Chua Yu Kay,有人誤譯成蔡有基)繼承其事業,將輪船公司擴大經營,曾其躋身檳城十大航運公司之列,同時蔡有格還入股排行第一的Chong Moh 公司。與蔡有格同期,還有一位名爲蔡有邦的船主,也擁有數艘蒸汽船,他和蔡有格經常並列出現在檳城、福州各大寺廟、公冢的捐緣碑記中。
蔡江發-蔡有格-蔡其意三代畫像
我一度以爲蔡有格和蔡有邦是親兄弟,這纔會在職業和日常活動中同進同出。然而,因修譜需要,在一次極其偶然的機會,我找到一份蔡江發家族成員的記錄,從中可知,蔡江發生有二子,長有格、次有泰。由此推斷,除了蔡江發外,在他的族親中,應該有不少人從事着航運業,誠如蔡有邦、蔡有植、蔡有豆之類,“有”字輩互爲“隔腹”兄弟應是可能的。當時並未特別深入瞭解每個相關人員的事蹟,僅僅只是圍繞着蔡江發、蔡有格父子展開,以至於五月時針對蔡麗月的尋根,我也只能向家廟會長提供到其最接近的親屬:蔡有藤、蔡有植一脈。
蔡其意一家合照
八月中,陳和彬先生造訪了蔡麗月的娘惹菜餐廳,再次和我分享了蔡麗月尋根的過程細節。我順勢重溫了蔡麗月曾經輾轉提供的資料,猛然發現,其曾祖父蔡有泰,不就是我之前忽視了的蔡江發二子,蔡有格的親弟弟嗎?
於是,再以蔡有格爲線索重新尋找蔡有泰的資料,果然有新的發現。這位公子哥並未繼承父業,而是在1896年和檳城林、楊、邱等姓的五位華人(Lim Eu Toh、Yeo Paik Tatt、Khoo Chin Boo、Yeoh Paik Keat和Yeoh Tay Thor)聯合創辦了天利公司(TIANG LEE & CO.)。天利公司是最早在檳榔嶼按西方模式與歐美貿易商和製造商開展直接貿易的中國公司之一,他們從英聯邦進口水泥、五金、家用器皿、建築材料、鐵器、棉花等;從仰光進口大米;從澳大利亞進口麪粉;從歐洲各地進口烈酒、葡萄酒和啤酒;從英國和美國進口菸草製品、香菸和罐裝食品;從奧地利進口精製糖等。然後將這些進口商品銷往英屬馬來亞,之後再從當地購買辣椒、椰幹、肉豆蔻和其他農產品,轉銷歐美、中國和日本。
天利公司六位創始人合照,左一爲蔡有泰
另據林雨裳女士轉述,蔡麗月曾祖蔡有泰的事業主要是從中國進口貨物到檳城售賣,這與天利公司的經營範圍不謀而合,二者屬同一人無疑。除了商業活動外,蔡有泰也積極參與那個時代中國華人的相關活動,如出任檳城平章會館主要幹事,於1911年出席平章會館“剪辮”討論會議,1919年與族親蔡有成共同作爲汕頭街、胡椒埕的代表爲籌辦女學勸捐,1913年當選辦事人員爲賑濟粵東水災募捐(同爲辦事員還有其侄子,蔡有格的獨子蔡其意);之於蔡氏本家業務,則於宣統元年(1909年)爲檳城水美宮(今辛柯蔡宗祠)捐銀陸拾元,位居檳榔嶼信衆第三位。
蔡有泰家族世序
除了蔡有泰、蔡有格、蔡有邦等活躍於商界的“有”字輩聞人外,檳城尚有不少“有”字號人物,如同治元年檳城《重建廣福宮》捐銀拾大員的蔡有德,光緒三年檳城《福壽宮碑》捐銀肆元、光緒十年檳城《重修福壽宮碑記》捐銀十元的蔡有諒,光緒十年檳城《重修福壽宮碑記》捐銀二十四元的蔡有裕,光緒十六年檳城《重修波池滑公冢序》捐銀貳百大元的蔡有林,民國元年大勝緬甸人貓布的“力士”蔡有成等,此堪稱檳城望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