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衝動亂買了!「30天購物冷靜期」讓你不必剁手、守住荷包

▲消費前試試30天購物冷靜期,不只能幫你擺脫衝動買買買,還能讓錢花得更有價值、更有感!(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下同)

記者張芳瑜/綜合報導

你曾經因爲一時衝動就買下不需要的衣服、香水或小物嗎?如果經常買完才後悔,或發現自己老是超出預算,那麼「30天購物冷靜期」可能會是你理財路上的救星。國外網站《Bustle》整理理財規劃師暨Team Fischer Financial聯合創辦人 Lauren Fischer的方法,核心觀念強調的是,當你想購買「非必需品」時,先等30天再決定要不要買。

所謂的非必要的物品指的可能是一本新書、一瓶香水,或是一雙限量球鞋,而Lauren Fischer表示,總之這些東西不急着買,先給自己「30天購物冷靜期」,這個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爲它讓你有時間「冷靜思考」自己花錢的方式,從而養成更有意識的消費習慣。Fischer說:「它也能減少情緒性消費——那種當下覺得超爽,事後卻後悔的購物行爲。」

現在網購太方便,「加入購物車→結帳成功」這一套流程滑起來根本跟呼吸一樣自然;加上限量、缺貨的恐懼推波助瀾,更讓人一時衝動就刷卡,這也就是爲什麼「30天規則」這麼重要,因爲它打破了現代人「想買就買」習慣。Fischer進一步解釋:「這個規則強調的是,先等30天再決定是否真的還想要那個東西,還有你是否有足夠的預算。」一個月的時間,讓你可以慢慢評估這筆錢要不要花,或許你會發現其實更想把錢用在演唱會、旅行或朋友聚會上;又或者,你根本會忘記自己曾經想買過那東西。若真的忘了,那你可就成功「撿回一筆錢」啦!

延伸好處不只這些:

* 減少家中雜物堆積,快遞盒也不再成山* 有助於打破「過度消費」的慣性* 可以趁等待期間比價、等打折* 減少「無聊就逛網拍」的習慣循環

可以說,「30天購物冷靜期」是一個集儉省、斷舍離與生活自律於一身的實用心法。

如何開始實行?

如果你對控制消費還不太有信心,也可以從更短的「72小時冷靜期」開始練習。Fischer建議:「先練習等待3天,再慢慢延長到一週、最後達到30天。這是一種訓練耐性的方式。」很多人還會搭配設定金額門檻來實行,例如只針對「超過500元、1000元」的非必要物品執行冷靜期,像是在結帳區買支護脣膏可以馬上帶走,但櫥窗裡那個要價2千的包包,就得放進「想買清單」裡再等等。

當然,剛開始執行可能會有點不習慣,畢竟現代人活在一個「即時滿足」的世界裡,總想隨時有包裹寄來。但Fischer說得很中肯:「建立新的自律習慣就像鍛鍊肌肉,過程會不舒服,但只要你願意耐心持續,結果絕對值得。」如果你正想告別亂花錢的習慣,「30天購物冷靜期」會是個非常好上手的第一步!想改變自己,就從下次點進購物車的那一刻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