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興趣變成壓力:用交朋友的方式工作,日子會更好過
年紀越大,越覺得,讓謀生的工作與自己真正喜愛的事物保持一點距離,反而日子會比較好過。
怎麼說呢?
我們喜歡的事物,往往承載着某種程度的自我投射。
例如:許多創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是獨特的,因爲他們相信自己的靈魂是獨特的,值得被看見、被珍視。又或者像我熱愛園藝,因爲在每一次栽種之前,我都寄託了對母親的思念。
然而,當這些自我投射與堅持沒有獲得他人的共鳴時,我們很容易感到受傷,甚至陷入內耗。
所以如果有來生,我可能會傾向選擇一份與個人喜好不那麼高度重疊的工作來謀生。這樣一來,情感的起伏與挫敗的打擊也能少一點。
但有一件事,我仍然會選擇保留:
無論做什麼,都用交朋友的心態來經營它。
我們喜歡寫作與閱讀,於是便在創作過程中,自然地與品味相近的讀者、或沒有強烈競爭心的文友交流心得;我們喜歡植物與自然,便在植栽與芳療中分享觀察與發現;若我們對財經投資有興趣,也可以將對產業走向、國際局勢的分析,融入論壇或社羣的討論。
這種在工作中「交朋友」的心態,重要的並不只是人脈拓展對事業的幫助,而是它爲生命本身,帶來了開闊與滋養。
年輕時或許無感,但人過三十、四十,會逐漸明白:人生走得越遠,朋友往往越來越少。
當你身邊願意與你說話的人越來越少,你的世界觀就越容易固着,缺少新的刺激與角度。
你曾經奉爲圭臬的真理,終將過時——除非你願意爲自己創造一個讓不同世代、不同價值觀可以對話的環境。
在網路愈加發達的今天,我們以爲自己上了網、參與了社羣,就與世界有所連結。其實,我們更容易困在同溫層的泡泡裡,自以爲了解世界,卻日漸失去辨識與接納差異的能力。
反而是,回到三次元的現實職場,與不同年齡、階層、立場的人並肩工作,才能真正打破隔閡,拓寬眼界。
所以,回到真實的物質世界吧!
爲自己打造一個活潑有機、適合生活的職業路線,用「交朋友」的心態經營事業,也經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