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黑嘴導遊”歪曲歷史
老鷹
5月26日,一段導遊講解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視頻中,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導遊指着一名外國人的雕像,向遊客介紹:“這就是下令火燒圓明園的人。”不少網友質疑:這明明是法國作家雨果,怎麼成了下令火燒圓明園的人?
如果遊客不明白這段歷史,或許真以爲是雨果下令火燒圓明園。據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視頻中的雕像確係法國作家雨果。雨果獲悉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後,曾寫了一封《給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在信中譴責了英法聯軍的所作所爲。
圓明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稱,視頻中的導遊並非景區官方導遊,景區官方導遊都要求身着藍色工服上崗,且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目前管理處已經在着手調查此事。也就是說,上述導遊不瞭解真相,以錯誤講解顛覆了歷史事實,這不僅污衊了作家雨果,更誤導了周圍的遊客;既令人感到荒唐離譜,也讓人感到費解——爲何該導遊的講解詞中存在如此明顯的歷史錯誤?如此信口開河的“黑導遊”究竟還有多少?
所謂“黑導遊”,通常是指沒有導遊證卻從事導遊服務的人,也有人將違反導遊職業規範的人劃入“黑導遊”行列。坦率說,上述導遊即便不是“黑導遊”也屬於“黑嘴導遊”,即無視史實亂講歷史。然而,像這樣的導遊竟然還有“市場”,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隨着文旅市場持續火爆,遊客對導遊需求旺盛,“黑導遊”趁機渾水摸魚;其二,部分遊客對“黑導遊”缺少甄別,給了“黑導遊”登場機會;其三,不少文旅場所難以有效治理“黑導遊”,存在監管漏洞。
比如一些遊客通過第三方平臺找的導遊,就未必能辨其真僞。部分“黑導遊”也沒有佩戴導遊身份標識,看上去和普通遊客沒有區別,這就造成文旅場所的工作人員難以甄別。
雖然識別“黑導遊”存在一定的難度,但不等於該問題無解。整治“黑導遊”,需要多方聯手,合力整治。首先,導遊自身應提升文化素養。講解並非簡單的“背詞”,而是基於紮實歷史知識的文化傳播。導遊應主動學習,確保講解內容的準確性,而非依賴道聽途說或網絡段子。景區和旅行社也應定期組織專業培訓,幫助導遊更新知識儲備,避免低級錯誤。既要對導遊的講解內容加強監督和糾正,也要根據市場需求,適度增加官方導遊的數量,不給“黑導遊”以可乘之機。
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就印發《關於規範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在本館講解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博物館可以允許社會團體、個人在館內開展講解服務,通過事前培訓、備案、事中事後監管,對講解員、講解詞進行審覈把關,規範講解秩序。不過,這主要針對的是博物館,而導遊講解“雨果下令火燒圓明園”這一幕則發生在圓明園。這提示我們,涉及歷史文化的景區都應將講解服務納入規範管理,推行講解員備案制度,要求所有導遊登記資質,並設立投訴機制,對錯誤講解及時糾偏。
“三分遊,七分講”,說明導遊在遊覽觀光歷史文化景點時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導遊亂講,歪曲歷史真相,就會給遊客造成誤導,其破壞性不容低估。所以,從文旅部門到公共景區再到遊客,要合力對這類導遊說“不”,如此才能讓歷史迴歸真實,讓文化傳播不再“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