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到月末才把剩下的錢存起來!一領到薪水就做輕鬆養成健康理財力
文/安德魯.哈藍 圖/大是文化、達志示意圖
一領到薪水就該做的事
2005年,我與一對擔任教職的夫婦湯姆和茱莉共進晚餐時,談到存錢的話題。
他們希望知道自己應該爲退休生活存多少錢。公立學校的教師可以靠退休金過活,但他們和我一樣是私立學校的教師,必須自己籌措退休生活費用。
我提出一個最低金額,這個數字是他們目前每個月存款的2倍。茱莉認爲可以達成,但是湯姆認爲根本辦不到。於是,我請他們做以下兩件事:
1. 連續3個月寫下把錢花在哪裡,包括飲食、貸款、汽車油錢,以及健康保險等。2. 3個月後,算出每個月的生活成本是多少。
後來,我們再次共進晚餐時,這對夫婦告訴我,過去3個月的紀錄讓他們大感震驚。茱莉很驚訝自己竟然花這麼多錢在外食、衣服及咖啡這些事物上。湯姆則訝異自己和朋友打高爾夫球時,竟然花那麼多錢喝啤酒。
在這3個月裡,他們每天晚上從皮夾中掏出各種收據,寫下每一筆花費,於是意識到自己是多麼浪費而爲之驚醒。就如同湯姆所說:「我知道在每天結束時必須寫下買了什麼,這是一種負責任、衡量自己消費的方式,因此開銷開始減少。」
理財有效率的家庭知道他們每個月的生活成本,而記錄所有的花費,這通常會導致兩件事情。首先,瞭解每個月的開銷,便能夠掌握可用於投資的金額。另外,大多數的人會對自己的消費行爲負責,於是減少浪費。
接下來,要確實掌握每個月的平均收入。將每個月收入扣除平均生活費之後,就能知道每個月可用於投資的金額。不要到月底纔將這筆錢用於投資,相反的,應該一領到錢就將資金自動轉帳到已選定的投資項目中。如果不這樣做,月底便沒有錢去落實預定的理財計劃(只要晚上多吃外食就會超支)。
我的妻子在結婚之前,總是到了月底或年底時,纔將剩下來的錢拿去投資。在她改變做法,一領到薪水便將錢自動轉帳到投資帳戶之後,她發現投資金額是以前的兩倍。
我的朋友湯姆與茱莉也有同樣的體認。1年後,他們的投資金額成長1倍。2年後,他們已經擁有原始投入金額的3倍。兩人的說法一模一樣:「以前不知道錢都跑到哪裡去了。現在,我們不覺得生活和3年前有什麼不同,但是投資帳戶裡的金額不會騙人,足足多了3倍。」
一陣子之後,你可能不需要記下每一筆花費,便自然養成健康的消費模式,於是自動轉到投資帳戶的錢將不斷增加。
另一個訣竅是,一般來說,薪水應該會隨着時間而有所增加。如果今年薪水增加1,000美元,那麼至少要將一半放進你的投資帳戶,而剩下的錢則可以放入另一個獨立帳戶,以備不時之需。如此一來,你的加薪將具有雙倍效用。
背車貸、卡債,精通投資也白搭
在決定存下多少錢做投資之前,必須釐清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是否仍在付信用卡利息?
如果是的話,存錢投資就完全沒有意義。信用卡年利率多半高達18%至24%。
無法在每個月的繳款日付清帳單,代表信用卡公司正在從你的財務大動脈中不斷吸血。
你不必多聰明,也知道一邊付年利率18%的信用卡利息,一邊進行報酬率10%的投資,是多麼不合邏輯,這好像穿着衣服泡在浴缸裡一樣。
要還清年利率高達18%的信用卡債,等於必須進行稅後報酬率18%的投資。而且,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保證你能夠獲得這麼高的報酬。如果有理財顧問、廣告或投資機構聲稱,保證可以達到18%的年報酬率,那麼請想想伯納.馬多夫(Bernard Madoff,譯註:股市自營商,以類似老鼠會的形式製造史上最大的騙局,數十年間詐騙金額高達650億美元),快跑爲妙。
除了信用卡公司之外,沒有人可以賺到這麼高的報酬率。但是,他們是從你那裡賺到18%至21%,而不是幫你賺錢。
理財顧問的話術與伎倆
朋友或家人想要開立投資帳戶時,通常會問我能不能陪着一起去。出發之前,我會扼要說明市場概況、運作模式,以及指數化投資的優點。我會告訴對方,每個針對主動型基金投資所做的研究報告都有同樣的結論:要讓自己在股市裡有最好的機會,關鍵就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
當我們走進一家銀行或金融服務公司時,總會被安排坐在豪華的絨布椅上,而對面就是打算向我們推銷主動型基金的理財顧問。當我的朋友提出指數型基金的優點時,理財顧問立刻予以反駁。
以下是他們的說詞。當然,理財顧問要確保錢可以流進他們和公司的口袋。你對於這些說詞有心理準備,就更有機會站穩立場。不要忘記,要投資的人是你而不是他們。
當股市下跌時,指數型基金是危險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不會把所有的蛋都放在股市裡。但是,股市指數是百分之百連結到股市報酬率。
理財顧問用這種說法來引發客戶的恐懼,指出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有能力在市場下跌之前,迅速賣掉股票,如此一來,當股市崩盤時便能夠保住投資人的基金資產。然後,當市場看似「比較安全」時(或是其他類似說法),基金經理人會再買進股票,讓投資人在股市回春時獲利。
理論上,這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基金經理人根本無法算準市場變化的時點,並且所有的隱藏費用仍然繼續產生。請教一下理財顧問:「最近哪一年股市跌得最慘?」他應該會說2008年。再問他在2008年裡,是否大多數的主動型基金都打敗大盤?這就可以捉住他的把柄。
2009年,《華爾街日報》有一篇關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報導,清楚的指出一個事實:在股市跌得最慘的2008年,絕大多數的主動型基金都輸給大盤。顯然,主動型基金經理人無法在股市滅頂前,及時浮出水面。
而且,就一個投資組合而言,股市指數只不過佔其中一部分而已。當理財顧問拿出他要推銷的主動型基金,與某一檔股市指數型基金做一番比較時,不要被他們騙了。就如同第五章的內容,聰明的投資人會以債券型基金,來調節與平衡自己的投資組合。
我聽過一大堆理財顧問說過以下類似的話:
你無法以指數型基金打敗股市,指數型基金只能夠給你平均報酬率。我們有優秀的團隊可以爲你選擇最好的基金,你爲什麼只給自己一般的報酬率呢?
這總是讓我發笑。如果主動型基金沒有什麼費用成本,例如12B1費、管理費、稅金、銷售佣金、理財顧問銷售費,而且沒有操作成本,那麼他們所言正確。基本上,整體股市指數型基金的報酬率非常接近平均值。長期來看,約有半數的主動型基金能打敗股市指數,另外半數則會被股市指數所打敗。但是,若要讓這種現象成真,必須活在以下的夢幻世界裡:
1. 理財顧問必須是免費服務,沒有所謂的銷售佣金或推銷獎金。好心的仙子會幫他付房屋貸款、飲食和度假費用,以及其他的消費支出。
2. 基金公司不需要賺錢。普徠仕(T. Rowe Price)、富達(Fidelity)、百能投資(Putnam Investment)、高盛(Goldman Sachs),以及其他營利性的財富管理業者,都必須變成慈善基金會。
3. 研究人員免費工作。不只是基金公司免費服務以造福世界,旗下的研究人員也是利他主義者,不需要仰賴薪酬度日,可以基於人道關懷免費奉獻時間和心力。
4. 負責爲基金買賣股票的經理人也是免費工作。他們受到公司感召,因此免費爲基金交易股票與債券。
5. 基金公司可以免費交易股票。大型證券經紀商會吸收基金公司的交易成本。當基金公司交易股票時,證券經紀商基於認同基金公司的崇高使命,幫忙支付每一筆交易佣金。
6. 政府免除你的繳稅義務。由於基金公司造福全世界,因此所有的政府都對主動型基金的應稅銷售總額視而不見。
如果上述的夢幻情境都能發生,一檔整體股市指數型基金的績效,就只是很接近「一般」的平均值而已。
但是,在現實世界裡,那些說整體指數型基金只能給你一般回報的理財顧問,在經過驗證之後,其實都只是說謊但鼻子不會變長的小木偶,或是有「地球是平的」情結的老水手。不過,厲害的銷售員不會就此放棄。接下來,你可能會聽到類似的話語:我可以讓你看看有不少主動型基金都打敗大盤。我們只爲你買最好的基金。
這就像是從事後來看,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知,在過去的15年裡,有哪些人贏得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並說:「看,這是過去15年贏得英國公開賽的選手。有了這些資料,我可以挑出未來15年的冠軍。我打包票,會用你的錢做出最好的選擇。」但研究證明,過去表現良好的基金很少能夠維持高績效。
【書籍推薦】
書名:《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作者:安德魯.哈藍(Andrew Hallam)
簡介:《華爾街日報》推崇的素人投資家。
出版社: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