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美成劫1/健身女教練打消脂針求線條 腹部潰爛醫美診所甩鍋

記者黃宥寧/臺北報導

曾任高鐵列車長的陳小姐,36歲投身體適能產業,因疫情健身房停業,她與體育用品代理商合作,轉向線上授課,爲在鏡頭前呈現明顯的腹肌線條,經友人推薦至醫美診所施打消脂針,最後卻被診斷出「腹壁脂肪壞死並疤痕組織」,得手術切除。她淚控,診所未詳實告知消脂針品牌與副作用,且術後衛教錯誤等,才釀「不可逆」結果,遂對診所負責人與醫師提告。

▲健身教練陳小姐透過友人推薦到醫美診所施打「肝得健」腹部消脂針,孰料竟是惡夢開始。(圖/記者黃宥寧攝)

「如果知道風險這麼高,我絕不會選擇!」陳小姐哽咽地說,回想這場醫美夢魘,她不禁紅了眼眶。身爲一名健身教練,她曾驕傲於自己鍛煉出的健康體態,卻沒想到,在疫情期間追求更多上鏡機會的決定,竟成爲她身體無法抹去的傷痛。

曾是高鐵列車長的陳小姐,36歲時毅然轉職爲健身教練,並考取多張國際證照,在體適能產業中站穩腳步。2021年,疫情來襲,健身房被迫關閉,她轉向線上授課,與運動品牌合作拍攝課程,爲了短時間在鏡頭前展現清晰的腹肌線條,她在友人推薦下走進北市醫美診所,接受「肝得健」消脂針施打。

2021年7月16日,她帶着期待踏入診所,該名醫師向她推薦了三種方案,非侵入式減脂療程、威塑抽脂,或是施打消脂針。診所強調,這款針劑能「局部雕塑」「無痛無害」,在她深信醫師專業的情況下,施打了6針於腹部與腰部。未料術後注射部位開始出現腫塊,診所執行長透過LINE告知她要多熱敷、多按摩,加速消脂效果。

▲施打消脂針後,陳小姐腹部明顯出險劇烈紅腫疼痛,最後卻得以手術切除壞死組織。(圖/陳小姐提供)

施打後不久,陳小姐的腹部明顯出現劇烈紅腫、疼痛與腫塊,她驚慌地向診所求助,卻得到「這是正常現象」的迴應,並被告知只需熱敷與按摩,就能幫助藥劑代謝。她相信醫師的話,忍着疼痛照做,但腫塊沒有消失,反而開始硬化。

「腹部開始出現奇怪的硬塊,起初以爲是脂肪在代謝,但過了幾個月,怎麼摸都覺得不對勁」她說,當時不敢多想,只能強迫自己相信診所的說法。可是注射處的灼痛感難以忍受,甚至影響工作,醫師才告知她,可以施打「消疤針」來軟化組織,促進代謝吸收。她抱着一絲希望,再次進行療程,沒想到,經過一年多的注射後,腫塊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變得更加堅硬。

直至2023年1月,診所因推銷療程不成,而向陳小姐坦誠爲其注射的消疤針其實是類固醇,驚嚇之餘,陳小姐前往多家醫院求診,最後由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醫師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結果讓她當場淚崩:「腹壁脂肪壞死並疤痕組織」,醫師告知硬塊已經鈣化,無法透過人體自然代謝,只能透過手術抽吸及切除壞死組織。

更讓她憤怒的是,醫師明確指出,診所爲其施打「消疤針」並不能使壞死脂肪被人體所吸收,且施打時間超過半年以上,致使組織纖維化,只能以手術切除。此外,「肝得健」原本是用於治療肝炎、肝硬化的藥物,覈准適應症並不包含美容消脂,也未獲臺灣衛福部覈准用於體雕療程。

▲陳小姐崩潰回憶自己施打消脂針後的痛苦過程。(圖/陳小姐提供)

陳小姐指出,診所不僅沒有告知針劑的真正用途(同意書簽署不完整)還在術後提供錯誤衛教,持續注射類固醇拖延,導致錯失治療黃金期,最終必須動手術切除,自己不僅承受生理上的疼痛,心理上更受到極大創傷。

帶着憤怒與委屈,她回到診所要求說明,沒想到診所負責人卻態度冷漠,甚至直接對她說:「妳是心理有問題不是身體有問題,應該去看心理醫生!要不要我們幫你推薦啊!」

陳小姐忍住淚水地說,「要的不是錢,而是正義」。她痛批:「我們透過這麼多管道申訴、提告,但真的有人聽得到嗎?政府難道要等到再有人自殺、再有人受傷,才願意處理嗎?」她強調,醫美並非想像中安全,許多受害者被誤解「活該」,但他們只是想爭取一個被看見的機會。

▼診所請陳小姐「可以安心」卻換來身心俱疲的結果。(圖/民衆提供)

她呼籲政府勿再讓民衆誤以爲「非侵入性療程就很安全」,並應制定更嚴格的規範,確保施作醫師具備相應專業,而非「只要是醫生就能施打玻尿酸、肉毒桿菌」。她質疑:「醫學院分科有其必要性,爲何家醫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的醫生,都能進行這些療程?這樣合理嗎?」

「我要的是一個誠懇的道歉與反省!」她怒斥診所至今仍未承認過失,擔憂類似事件會不斷重演。「如果他們不認錯,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受害者。」她期盼透過法律討回公道,也呼籲政府正視醫美產業亂象,杜絕悲劇重演。

變美成劫2/IG變減重診所!瘦瘦針黑市交易瘋傳 網美變「醫師」

變美成劫3/瘦瘦筆淪詐騙神器!單親媽扮醫師孃 3個月狂撈473萬

變美成劫4/政府不動司法沒法動!刑醫事鑑定癱瘓 血淚無處申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