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盤中跌近2.9%,固態電池再度拉昇,資金關注新能源車龍頭ETF(159637)

8月4日早盤,新能源車龍頭ETF(159637)場內價格一度跌超1%,權重股比亞迪一度跌近2.9%,後續跌幅收窄,寧德時代微跌,和智能駕駛、固態電池相關的匯川技術、盟固利、中國寶安、三花智控等領漲。

從7月30日寧德時代盤中深度下探,帶動鋰電龍頭集體回調以來,資金的態度令人玩味,是錯殺、資金博弈,還是抄底機會?反正對於新能源車龍頭ETF(159637),從7月30日到8月1日,已經迎來1000萬份淨申購。

另外一件趣事是,以比亞迪爲代表的部分龍頭這兩天盤中屢屢“假摔”:一度下跌然後又緩緩拉昇,顯示出雖然外部擾動因素頗多,但是龍頭擁有相對紮實的基本面。

消息面上,8月1日晚間,比亞迪公佈7月銷量數據。當月,比亞迪銷售新車344296輛,持續穩固全球新能源銷冠地位。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以214.6萬輛的累計銷量、超47萬輛的海外成績,在全球新能源賽道上演了一場教科書級的“彎道超車”。尤其是在歐洲,從2021年全歐年銷僅千餘輛,到如今月銷6000臺已然常態化,比亞迪的全球化突圍可稱相當不錯。

此外,另一個近期明顯回調的鋰電龍頭寧德時代,基本面也比較樂觀。據寧德時代近期公佈的財報,二季度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4%,超出市場預期,在全球電動汽車需求疲軟、價格戰持續的背景下展現出強勁韌性。同時,公司正藉助創紀錄的香港二次上市融資,加速海外擴張佈局,SNE Research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已從2024年的28%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5%。雖然近期寧德時代受到LG新能源與特斯拉簽訂了價值約30億美元的儲能電池訂單,將在美國本土生產磷酸鐵鋰電池(這意味着寧德時代不再是特斯拉儲能磷酸鐵鋰電池的獨家供應商)消息的擾動,但是仍需注意,寧德時代並不仰特斯拉鼻息生存,且其全球化產能佈局也在加速推進,分佈在歐洲、東南亞、北美等多地。

基本面來看,鋰電產業鏈的產能利用率有好轉趨勢。2024年9月以來,國內頭部電池廠稼動率有所提升,在2024年的低基礎上,頭部幾家電池廠2025年招標量有望大幅增長此外,2025年以來,頭部鋰電設備公司來自海外的訂單仍在持續,國內顯著好轉,國內全年預期有望上調。從排產端看儲能滿產,動力爆款車型上市提前備貨,鋰電行業7月排產向上,旺季提前,供需格局進一步優化。

還有一個反覆吸引市場資金的題材影響也較爲顯著:固態電池。近期,固態電池領域密集釋放多重利好:全球首條車規級固態電池產線正式投產,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工信部將全固態電池納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攻關項目。更值得關注的是,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固態電解質材料中試進展,部分企業已通過頭部車企產品驗證,產業化進程較市場預期提前1-2年。技術突破疊加政策紅利,推動行業進入爆發前夜。

因此,鋰電板塊應該迎來更合理的定價,每一次的顯著回調,都是關注板塊的機會點。

截至2025年8月1日,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估值23.5倍,距離2020年以來的均值還有84%以上的修復空間。佈局工具上,看好產業鏈回暖的投資者可以關注新能源車龍頭ETF(159637),跟蹤標的爲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不會出現風格漂移的問題。成份股囊括A股市場50只新能源車產業鏈上中下游龍頭個股,是跟蹤新能源板塊行情的高效投資工具。截至2025年8月1日,前十大成份股爲:寧德時代、匯川技術、比亞迪、長安汽車、三花智控、億緯鋰能、華友鈷業、贛鋒鋰業、天齊鋰業、格林美。

注:基金管理人對文中提及的板塊和個股僅供參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持倉信息或交易方向,個股漲幅不代表本基金未來業績表現,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推介。融資融券業務具有財務槓桿作用,屬於中高風險業務,投資者可能承擔由於投資規模放大、對市場及個股走勢判斷錯誤等可能導致的投資損失擴大風險。投資者在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期間,如果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清償債務,或上市證券價格波動導致擔保物價值與其融資融券債務之間的比例低於維持擔保比例,且不能按照約定的時間、數量追加擔保物時,將面臨擔保物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僅代表撰文時市場表現,基於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不作爲任何投資建議,所涉觀點後續可能發生調整或變化。本文引用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爲投資建議和收益承諾。基金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及其更新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並請提前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基金銷售機構及相關機構不對基金投資收益做出任何承諾或保證。

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漲跌幅如下:2014年(-7.64%);2015年(74.53%);2016年(-19.78%);2017年(4.30%);2018年(-38.16%);2019年(45.51%);2020年(101.83%);2021年(42.02%);2022年(-29.07%);2023年(-29.40%);2024年(-1.17%);2025年1-6月(5.16%)。數據來源: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指數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也不代表本基金未來表現。(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發佈時間: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