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跌超8%,汽車股全線下挫,車市價格戰或引發市場擔憂
一場潛在的車市價格戰引起市場巨震。
5月26日,港股汽車股全線下跌。截至收盤,比亞迪股份(01211.HK)跌超8%,吉利汽車(00175.HK)跌超9%,長城汽車(02333.HK)跌超5%。新勢力方面,零跑汽車(09863.HK)跌近8%,理想汽車-W(02015.HK)、小鵬汽車-W(09868.HK)、蔚來-SW(09866.HK)等跟跌。
A股市場汽車板塊同樣走弱,汽車整車概念午後持續走低。截至收盤,比亞迪(002594.SZ)跌近6%,賽力斯(601127.SH)、上汽集團(600104.SH)、廣汽集團(601238.SH)、長城汽車(601633.SH)等紛紛跟跌。在此之前多家車企股價刷新年內新高。
車市層面,比亞迪近日推出重磅限時促銷活動,包括王朝網及海洋網兩大系列共22款智駕版車型參與,最高優惠可達5.3萬元,這被視爲潛在的價格戰信號,並引發市場關注。
此外,上汽集團旗下榮威品牌也推出限時一口價活動,旗下車型低至4.39萬元;零跑汽車等也推出了限時購車權益等優惠。
機構稱價格戰加劇或令投資者更趨悲觀
其實在此之前,業內已經預期下半年車市價格戰將捲土重來。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表示,一方面是上半年在政策驅動下市場增長良好,另一方面,碳酸鋰成本在下降,這都爲車企創造了良好的盈利空間,其實也是車企進一步開展價格戰的空間。他認爲,下半年的價格戰表現形式不僅有降價,還有新車升級、調整車主權益等多元形式。
頭部車企的利潤水平,也足以支撐其開展價格競爭。比亞迪一季報顯示,比亞迪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03.6億元,同比增長36.35%;淨利潤爲91.55億元,同比增長100.38%。
摩根士丹利稱,比亞迪正式宣佈旗下大衆市場車型進行價格優惠,雖然部分優惠自4月起已在實施,但此次正式公告釋放出終端市場壓力巨大的強烈信號。價格戰加劇或令投資者更趨悲觀,因爲他們預期股價最終需迴歸基本面。
魏建軍“汽車行業恆大”言論引擔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關於汽車行業隱患的言論可能也引發了業界的擔憂。
在接受訪談時,魏建軍言辭犀利地再次炮轟低價競爭等現象,“什麼樣的工業產品能降10萬元還得到質量保證?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他甚至還再次提出,汽車行業的“恆大”已經出現。魏建軍並未點名具體是哪家車企,但將矛頭對準了純電車。
“純電車虧損都特別嚴重,根本就形成不了一個商業閉環,現在資本該賺的錢已經賺走了,甚至一些老股已經賣掉了,只剩到這個產業了,所以今後怎麼發展,大家都還在賠着錢賣。”他說,“我們是尊重資本的,但是你不能過度資本化,我所說的電動車要健康發展指的是這個。”
其實早在2024年的同一檔訪談節目中,魏建軍就曾提出過汽車行業出現了“恆大”。在面對“誰是汽車行業的恆大”問題時,他沒有給出直接回應。
近年來,魏建軍已經多次公開炮轟有車企涉嫌財務造假,例如通過虛構收入、誇大利潤等手段粉飾業績,製造出虛假繁榮的景象,並呼籲相關部門對所有車企進行財務審計。
在訪談中,魏建軍再次指出,現在有些主機廠,在追求市值、擡高股價。長城願意拿出錢來,對車企進行全面的審計,長城願意出錢支持。
汽車行業利潤水平偏低,高負債是行業常態
整個汽車行業的利潤問題確實已經成爲行業挑戰。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5年1-3月汽車行業利潤爲947億元,同比下降6%;汽車行業利潤率3.9%,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5.6%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
衆所周知,恆大曾通過“高週轉+高負債”模式在房地產行業的上行週期快速做大規模。當行業拐點來臨後,恆大的資金鍊迅速斷裂,隨即爆出鉅虧。此外,恆大還曾有過財務造假。魏建軍此番“汽車行業恆大”的言論,也讓外界關注到了汽車行業的負債。
2024年,A股上市的乘用車車企整體呈現出較高的資產負債率。根據Wind提供的數據,2024年A股上市乘用車車企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超過60%,部分企業甚至超過80%:賽力斯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7.38%,北汽藍谷爲75.33%,比亞迪爲74.64%,上汽集團爲63.77%,長城汽車爲63.64%,長安汽車爲62.01%,廣汽集團爲47.61%,海馬汽車爲55.13%。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資產負債率較高,但這並不一定代表企業面臨嚴重的財務風險。汽車行業作爲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用於生產線建設、技術研發等,因此高負債是行業常態。與全球主要車企對比來看,Wind數據顯示,福特的資產負債率爲84%,通用汽車爲75%,大衆集團爲68.92%,豐田爲61%,本田爲56.25%。高負債率是汽車行業的普遍現象。